亞歷山大經文類型
「亞歷山大經文類型」 (Alexandrian text-type) 的抄本,命名的原因是有不少此類型的抄本都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發現,雖然不是所有都是。
現存新約抄本五千八百多份,只有極少量屬「亞歷山大經文類型」抄本或部份呈現此類型的特色,例如:
「亞歷山大經文類型」抄本多是較早期的抄本。當然,不一定說越早期的抄本便必定越準確,但的確越早期便越接近原稿定稿日,在鑒別經文時屬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此類經文的其中一個特色,是三卷符類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中的平行經文,用字有較多差異。另一特色是,間中會缺少一些其他類型經文才有的字詞,甚至幾句,例如缺少了〈約翰福音〉7:53–8:11 (即耶穌說誰沒有罪就可以先拿石頭打行淫的婦人)、〈馬可福音〉16:9–20 (即耶穌復活後向抹大拉的馬利亞及十一位門徒顯現,至結尾)、〈約翰福音〉5:4 (有關天使攪動池水一節)、〈馬太福音〉16:2b–3 (耶穌說法利賽人懂分辨氣眾卻不懂分辨神蹟)。因此,支持「亞歷山大經文類型」抄本內文較準確的學者,認為由於這些抄本年份較早,代表字句是其他較後期抄本由謄抄員後加的,而不是原著;不過,少數反對學者卻認為這些抄本本身不可靠。 絕大多數的「亞歷山大經文類型」抄本都是大階體(uncials)抄本,只有很少數是小階體(minuscules)抄本。 在十九世紀末,英國劍橋大學的魏斯科 (Brooke Foss Westcott) 和霍特 (Fenton John Anthony Hort)在1881年出版 The New Testament in the Original Greek (188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在鑒別經文時主要依賴「亞歷山大經文類型」抄本。 亞蘭夫婦(Kurt Aland 及 Barbara Aland)在1981年提出新的分類建議,「第一類」當中有很多都是「亞歷山大經文類型」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