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訪問香港聖經公會《和合本修訂版》出版部

1/8/2012

5 評論

 
Picture圖片取自香港聖經公會網頁 (版權:香港聖經公會)
二零一二年,尖沙咀,繁忙的商業區。難得一天假期,可以閒坐在香港聖經公會位於尖沙咀的辦公室,與出版部的高級經理李秀芳(Loretta)天南地北,遠眺路上行人神色匆匆,別有一番體會。

香港聖經公會的典故

香港聖經公會是聯合聖經公會 (United Bible Societies)的成員,後者在一九四六年成立,與聯合國同年,當時成立的主要目的是聯絡各地的聖經公會,互相分享資源。聯合聖經公會現有一百四十七個組織成員;全球的聖經發行工作,大約有八成由聯合聖經公會的成員負責。不過,李秀芳指出,聯合聖經公會還有另一重要使命:「除了翻譯和出版聖經外,聯合聖經公會的使命,可以用英文 “scripture engagement” 一詞總結,就是積極把聖經傳給還未有機會接觸到福音的民族,讓聖經改變他們的生命,也在發展中地區開辦識字班,希望更多人有能力自行閱讀聖經,而不是靠別人轉述二手資料。聯合聖經公會也與有關機構合作,推展 Faith Comes by Hearing 的計劃,把聖經內容錄製成不同語言,以新約為主,在各地免費播放。另外,也參與對抗愛滋病,即『好撒瑪利亞人計劃』。」 

也許本網誌的讀者,對聯合聖經公會的種種工作中,最感興趣的還是聖經翻譯研究。李秀芳在訪問中提到,不少聖經研究的學術材料,都是由該會的學者發表,例如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BHS) 和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The Greek New Testament),主要由德國聖經公會支持研究和出版,但歡迎非會員的譯者參考和採納。聯合聖經公會由一九五零年起出版The Bible Translator 期刊,討論聖經翻譯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如何改善翻譯,對所有聖經譯者都有實際幫助。 

要研究中文聖經的歷史,不能光談聯合聖經公會,畢竟該會只有不足七十年的歷史。事實上,全球第一個聖經公會是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前譯「大英聖書公會」,The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其地位由該會的網址謹自稱為 “Bible Society” (而沒有「英國」等字眼) 可見一斑。李秀芳回顧過去,同時也在數算神的恩典:「十九世紀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來華,除了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外,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也有資助。後來歐美各國相繼成立聖經公會,除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外,美國聖經公會和蘇格蘭聖經公會也積極來華,一九一九年的《官話和合本》也是由這三個聖經公會共同資助翻譯、印刷和出版。《官話和合本》出版後幾年,中華聖經會成立,接手負責出版和發行該譯本的工作。到了一九四八年,因局勢轉變,中華聖經會決議暫時遷到香港;一九五零年『香港聖經會』正式成立。由於當時香港聖經會同時負責台灣地區的聖經發行,所以在一九五九年便易名為『香港及台灣聖經公會』。當時香港很快成了全球的聖經印刷中心,不單全世界的中文聖經都在香港印刷,甚至也接到不少印刷英文和法文聖經的訂單,在香港印刷後分發到世界各地,這對香港聖經公會的財政有很大幫助。最初香港聖經公會成立的資金依賴外國聖經公會支持,但不久已財政獨立,甚至反過來可以有餘,資助其他發展中地區的聖經公會。因此,在一九六四年,香港和台灣兩地的辦公室分別獨立,這邊廂易名為『香港聖經公會』,那邊廂則命名為『台灣聖經公會』。」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香港工業急速發展,各行各業都有成功故事。聖經印刷業在短短十年八載發展成熟,對香港土生土長的人而言,這種故事可謂耳熟能詳!不過,時移世易,李秀芳表示,現今的聖經,不論任何語文,許多都在中國內地印刷,只有要求特別精美或薄裝的聖經,才考慮由荷蘭或韓國等地的印刷廠印製。這也是預料之內的發展——今天還有多少品牌沒有「中國製造」的產品或部件呢? 

和合本的修訂計劃 

話題轉到《和合本修訂版》,李秀芳說,這跟一九八九年的《新標點和合本》一樣,由於花費龐大,因此這兩個譯本最初都是由聯合聖經公會統籌:「到了二零零零年,聯合聖經公會的亞太區中心遷到澳洲,難以繼續統籌《和合本修訂版》的工作,所以香港聖經公會便接手,負責行政和管理編譯進度和內容等。聯合聖經公會亞太區有幾位華人翻譯顧問,他們其中一兩位先草擬初稿,然後交給審閱委員作修訂,接著交予原稿修訂員修訂,才給中國基督教兩會審閱,然後由編輯小組整理和審核,包括周聯華博士、駱維仁博士、梁望惠博士等,他們都是受邀於聯合聖經公會,之後修訂稿會交給世界各地的學者審閱,最後由聯合聖經公會的翻譯顧問統整和審批,經常如是者來來回回七、八轉才可定稿。」 

李秀芳指出,內地的審稿學者,都是委託基督教全國兩會聘請,其中主要來自南京神學院。「全國兩會」(英譯縮寫為 CCC/TSPM)指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簡稱「全國三自」,英譯名為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ree-Self Patriotic Movement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es in China,即 “National TSPM”) 及中國基督教協會(簡稱「全國基協」,英譯名為 China Christian Council,縮寫為 “CCC”) 。 

「不修不行」

《和合本修訂版》在網上刊登的頭兩條修訂原則是「並非為修訂而修訂,故盡量以少修為原則」和「保持《和合本》原有之風格」,究竟實際上指甚麼呢?李秀芳細心由修訂的背景開始解釋:「《官話和合本》在一九一九年出版,當時白話文運動剛起步,可以說,出版《和合本》有推動白話文運動的意義,但現在相隔那麼多年,白話文已改變不少,現在有不少人感到不易讀。一九六零年代,美國聖經公會的尤金.奈達博士(Eugene Nida) 提出『功能對等』的翻譯理論,聯合聖經公會便主動提出,按奈達博士的理論重譯中文聖經,最後完成並出版《現代中文譯本》。」所謂「功能對等」,譯自 “dynamic equivalence”,又稱 “thought for thought”。美國聖經公會在一九七六年根據這個理論翻譯英文聖經,以 Good News Bible: The Bible in Today's English Version 為名出版,簡稱 Today’s English Version (TEV) 、Good News Bible (GNB) 或 Good News Translation (GNT) 。《現代中文譯本》(Today Chinese Version) 正是 TEV 的中文版。 

李秀芳接著解釋:「但是,《和合本》盡量以直譯原文為原則,與《現代中文譯本》差別很大。」雖然在訪問時沒有說,但我自己認為這正是《現代中文譯本》在推出後多年仍未能在華人教會普及的原因。李秀芳繼續說:「一九八四年,聯合聖經公會的代表和香港、台灣、東南亞各地的華人教牧曾經在台灣舉行會議,擬定修訂《和合本》的原則,最後的共識,除了『忠於原文』這個必然的結論外,就是『並非為修訂而修訂,故盡量以少修為原則』和『保持《和合本》原有之風格』這兩條。」以上的會議曾於《今日華人教會》(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報導。李秀芳強調,這不單單是聯合聖經公會訂立的原則,而是所有參與該會議的華人教牧同工的共識。「我們不要忘記,如果只顧著『忠於原文』,有時可能會令句子結構變得難以明白,例如《呂振中譯本》,譯文公認忠於原文,但不能否認有時某些句子較難理解。如何在兩者之間取捨,實在很困難。」 

「一九八九年出版《新標點和合本》,可以算是該會議之後踏出的第一步,但修改幅度有限,只是改用現代標點符號,修改了部份人名和地名,按性別和物件區別使用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及修訂部份冷僻中文字等,主要想看看大家的反應。」 

「還有另一個問題,不少華人信徒都不願意看到《和合本》的內容被修改。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修訂《和合本》的原因不僅是語文問題,還有釋經學、原文考究和聖經翻譯研究的發展,都叫我們不能不修訂聖經,例如死海古卷的發現對聖經翻譯有很深遠的影響,但華人信徒熟讀的《和合本》,卻是在死海古卷前出版的。大家看看《和合本》和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的中英對照聖經便可知道,中英文版本在不少地方根本不能對得上。可想而知,我們確實需要修訂《和合本》。」 

獨生子、弟兄、耶和華 

原文考究的成果令我們對《和合本》「不修不行」,但大家的共識卻是「並非為修訂而修訂」,究竟兩者如何妥協呢?李秀芳說,「不修不行」還是以原文為準:「例如〈約翰福音〉3:16,我們把『獨生子』改為『獨一的兒子』,因為原文的確沒有『生』的意思,這根本不是底本年代的問題,即使當年用的底本也是同樣沒有『生』,所以必須修改。可是,如果《和合本》的用詞與原文的意思相近,例如說主耶穌『周遊』(〈路加福音〉8:1),我們不會改為『遊覽』。如果同一個字詞在聖經出現過二、三百次,便代表這個字詞意思很廣泛,在不同的語境可以有不同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章節採用不同的中文翻譯,不會強求全本聖經統一翻譯該字詞。只有一些不常出現的字詞,才會統一用一個中文詞語對等翻譯,因為不常出現也反映該字的意思獨特。《和合本修訂版》的修改,大部份都是如此這般,由原文而起。」 

既然提到字詞,我便要問「弟兄」和「兄弟」這兩個詞的取捨,因為希臘文根本沒有如此分辨。李秀芳解釋:「其實《和合本》也沒有明確區分『弟兄』和『兄弟』的用法,前後有時也不一樣。《和合本修訂版》的編輯委員會考慮到華人信徒讀聖經的習慣,一向有區分『弟兄』和『兄弟』的意思,所以便按語境分開翻譯,肯定有血源關係的才譯『兄弟』,否則便譯『弟兄』。我們認為,這既對原文沒有太大影響,又可幫助讀者理解內容,可以接受。」 

那麼「耶和華」這個名稱又如何呢?李秀芳說:「其實在進行修訂期間,曾有意見提出這次修訂應為『耶和華』正名。但始終這不是一個新的譯本,而是『修訂版』,即『第二版』,正如教科書也有『第二版』、『第三版』等,NIV 也有,我們認為很多問題都不應在《和合本修訂版》處理,而應該留待一個全新的譯本來處理。事實上,現在教會對『耶和華』這個問題也有分歧,我們不願因這個問題影響大家同讀一本聖經的機會。《和合本》在過去的地位無可置疑,內地信徒在過去艱難的日子背誦的聖經是《和合本》,海外眾多的華人信徒也是讀《和合本》,我們希望《和合本修訂版》可以繼承這個地位,無論華人身在世界何方,都讀同一本聖經,令大家在華人事工和神學發展等工作上,都有同一基礎。當然我們也歡迎其他中文譯本,但也希望大家先有同一基礎,其他的譯本可以作補充參考。我明白英語世界的情況很不同,寫神學文章時,會引用不同的英文譯本,相信隨著華人的神學發展,也可以容納幾個不同的譯本做中文的神學工作。」 

咒詛和詛咒 

在訪問中,李秀芳多次提到他們很注重內地的讀者,例如她提到《和合本》用「咒詛」,我在訪問後查《康熙字典》,見到「詛」字的解釋,是引《廣韻》「咒詛」,證明在當年是正規用法。李秀芳說:「但是,內地現在流行用倒轉的『詛咒』,內地現代的詞典也是『詛咒』,所以我們認為,應要遷就讀者較多的國內同胞,便決定用『詛咒』。又例如在人名和地名方面,我們也特別考慮到內地在音譯上有約定俗成的做法,所以《和合本修訂版》也要重譯某些人名和地名,甚至有些情況下會返回用一九一九年《和合本》的譯名。」李秀芳說,在今年的六月,香港聖經公會與全國兩會合作,讓全國兩會出版《和合本修訂版》簡體字版,這是除了《和合本》外,唯一可以合法在內地發行和出售的中文聖經。 

出版計劃

李秀芳也談到香港聖經公會將會出版《和合本修訂版》和 NIV 的中英對照版,另外也在製作中文和法文的對照版聖經。為甚麼會選NIV作中英對照的頭炮呢?李秀芳答道:「因為NIV在香港實在較多信徒使用,而我們也曾與該機構的代表會面,互相很欣賞對方的工作,所以一拍即合,決定出版這個中英對照的版本。其實我們也有考慮用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ESV),不過新加坡聖經公會已計劃出版 ESV 和簡體版《和合版修訂本》的中英對照版,我們不想重疊資源。我們也與聯合聖經公會各地的會員合作,陸續出版其他雙語版,包括中文與韓文、葡萄牙文、馬來文、德文對照等,因為華人分散世界各地居住,華人的下一代可能用當地的語言作日常用語,但我也希望這些雙語版可以照顧他們的需要,保留他們漢語文化的根。」 

滿有恩典的工作

話題轉到李秀芳自己的事奉經歷:「我加入香港聖經公會已有六年多的時間。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宣道出版社當編輯。雖然我自小患有小兒麻痹症,但是上帝給我讀書的機會,因此我一直很感謝上帝給我許多恩典。」她坐在輪椅上向我坦白表明她在主內的經歷:「當時我的想法很單純,一心打算在畢業後花一年的時間事奉上帝,然後再做『其他』的事情。但我一到宣道出版社,便發現上帝的工場何等荒涼,所以在那裡轉眼便度過了四五年的光陰,接著我到福音證主協會,做了十多年,上帝又帶領我加入香港聖經公會。我之前翻譯和負責出版一些釋經書,但無可否認,所有釋經書的基礎都是聖經,最核心的出版工作必然是出版聖經。聖經只有一本,當中滿有祝福,我現在可以參與其中,實在是個恩典。我剛加入香港聖經公會時,《和合本修訂版》的新約已經完稿,但舊約還未完成,現在終於看見它面世了。」 

最後我問李秀芳,從事聖經翻譯工作的感受,她由衷說:「我覺得參與聖經翻譯是一項尊貴的工作。聯合聖經公會的華人翻譯顧問其實只有五位,包括香港的黃錫木博士,身在法國的洪放博士,另外的三位也不是長居香港,即尤垂然博士、施尤禮博士和彭國瑋博士。我現在才明白,翻譯聖經的確要花很長時間。我曾經聽過洪博士分享,他在斐濟某個島住了一兩年,在當地一邊學習他們的風土民情,一邊審閱當地譯者的初稿。全新翻譯一種語文的聖經,由最初籌備至出版發行,可能要花二、三十年的時間;翻譯聖經是個終生的工作。」 

「根據我們的統計,全球共有約六千五百種語言,已翻譯了聖經部份內容的只有二千五百多種語言,其中更只有四百多種語言完成了聖經新舊約全書。也許這四百多種語言已覆蓋全球超過九成的人口,但他們都是較富裕的一群;其餘未能以母語閱讀聖經的,都是身處偏遠地區的民族,可能人口只有十萬,甚至更少,我們是否可以忽略他們的需要呢?上帝絕非以經濟效益來衡量福音工作,所以聯合聖經公會便資助這些翻譯計劃。在中國內地,也有一些少數民族不熟悉漢字,聯合聖經公會也會支持當地的翻譯工作,但我還是感到杯水車薪,因為世上還有許多人不能以母語接觸聖經。我常在想,是否可以有更多華人學者加入聖經翻譯的事工呢?」 

訪問完結前,李秀芳再三表示,香港聖經公會很歡迎各界對《和合本修訂版》提出意見,因為大家都明白,任何譯本總會有沙石,她希望可以像外國一樣,每隔二、三十年便可以基於上一個版本而出版一個修訂版。未知您對這個版本有甚麼意見呢?大家不妨分享。

作者:小標
5 評論
Joshua
26/11/2018 12:38:17 pm

和合本的根本問題在於:把聖經的二總綱之一故意錯譯。即:把“愛鄰如己”故意錯譯為“愛人如己”,使人不得救。一定要明白,這是故意錯譯的,是用背叛了孔子原旨的偽儒家天下大同觀篡改了上帝的旨意。
我親眼所見資深的牧師因被這錯誤的聖經總綱所誤而死。也知道近代史上有偉人基督徒因此為禍甚巨。
和合本百年已至,該更換了,或者說,華人該放下狂妄悖逆的心,真正的謙卑向神,神國的門才會真正敞開。

回覆
小標 link
26/11/2018 05:17:46 pm

Joshua:謝謝您的意見。「愛鄰如己」這句話,在〈馬太福音〉第22章、〈馬可福音〉第12章、和〈路加福音〉第10章都有記載。一百年前的《和合本》,在〈馬太〉和〈馬可〉譯作「愛人」,但在〈路加〉譯作「愛鄰舍」。《和合本修訂版》在〈馬太〉、〈馬可〉和〈路加〉都譯作「愛鄰」。至於一百年前《和合本》的譯者是否「故意」捨「愛鄰」而選擇譯作「愛人」,我暫時未找到其他文獻討論這個問題。不過,謹以常理事後推測,如屬「故意」,則翻譯委員會理應很着意在〈路加〉也堅持譯作「愛人」,而不會讓初稿中的「愛鄰舍」輕易通過成為最終稿。另一有趣之處,是《和合本》的〈利未記〉19:18也譯作「愛人」,而同一節《和合本修訂版》也改譯為「愛鄰」。至於您說有牧師因此節所誤而死,我孤漏寡聞,未有聽過。無論如何,世上任何譯本均不會完美,各譯者也會繼續努力,編寫更好的譯本,這也是本網站的期望。

回覆
Joshua
27/12/2018 10:33:06 pm

http://www.pgbc.org.hk/acms/content.asp?site=&op=showbyid&id=71010
一月份會有香港教會來探訪慰問這位去世牧師的家屬,可以隨團來訪問了解。但家屬本人必不願多談,要從週圍村民口中了解真正的原因。
鄰與人有天地之別,絕不等同。
路加第十章是不可能譯作愛人的情形,如果你要懂點英文,很容易明白是怎麼回事。那個律法師在耶穌回答他之後,又追問:誰是我的鄰人呢?這裡的鄰無法翻譯成人,所以前文中耶穌的回答也就無法篡改了。
孫文不知愛鄰,借蘇俄之力,消滅本省鄰省乃至遠方各地自治,導致後來不斷的大禍發生,而他也因為違背神的誡命,很快死去。如果他明白這條聖經總綱之重要,就不會借惡魔蘇聯的力量發動北伐,而會發動各地教會力量,勸阻各地軍閥擴大內戰,做好各自建設共同防範蘇俄。

回覆
小標 link
28/12/2018 12:18:05 pm

謝謝您在此發表意見。本網站是公開園地,歡迎任何意見。不過,我認為世上任何譯本都不會完美。已出版的中文聖經譯本共有五十多個,其中十多個譯本早在十九世紀出版,譯筆各有不同,任何人都不應過份依賴其中一、兩個譯本。牧者都懂原文,所以我不認同有牧者會「因誤譯而死」這個說法。你提到《和合本》在〈路加福音〉譯作「愛鄰」的原因,是個合理的推測,但未能解釋為何同一群譯者會在〈馬太〉和〈馬可〉譯作「愛人」;你提到「天下大同觀」,但我未見到有文獻說當年的翻譯委員會持有這個觀點。至於你提及有關孫中山的個人意見,我暫時未見到任何著名歷史學家的論文支持這個說法。

回覆
Joshua
28/12/2018 01:05:38 pm

我已解釋,你聽不懂而已。。。
十年左右毀滅就會來到,不虔誠悔改的必遭毀滅。

回覆



發表回覆。

    RSS 訂閱

    文章更新日期

    五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七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三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七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文章分類
    受技術限制,暫以英文標記分類

    全部
    Antique Bible
    Archaeology
    Bible Copyright
    Bible History
    Bible Publication
    Bible Software
    Blog Notes
    Book Review
    Canonicity
    Cantonese Bibles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 History
    Dialects
    Difficult Words
    Exhibition
    Friends' Contribution
    Grammar
    Interview
    Issues In Translation
    News Comment
    News Update
    Semina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Translation Case Study
    Translators
    Video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