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嚴復譯馬可福音第一至四章

30/1/2018

0 評論

 
嚴復 (1854-1921),字又陵,後名復,字幾道,清末民初學者,曾為北京大學校及復旦公學校長;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名學淺說》、《穆勒名學》等著作,研究翻譯理論,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華人影響深遠。
 
1908年,大英聖書公會(現譯「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英國國內簡稱 the Bible Society)委託嚴復翻譯〈馬可福音〉第1至4章,由上海商務印書館代印。該書的扉頁有英文注釋,介紹在上海的大英聖書公會請嚴複試譯《馬可所傳福音》的經過,見下圖。
以上印在扉頁的英文注釋提到,在這翻譯實驗,嚴復由英文新約翻譯成文言,沒有外國人幫助,而他也參考了之前的幾個文言譯本。這段英文注釋,由文顯理(George Henry Bondfield, 1855-1925)撰寫,他是英國公理會教士,曾任「和合本翻譯委員會的執行委員會」秘書長。他在注釋的最後一段,邀請讀者評論,特別希望讀者評論翻譯風格及譯文是否清晰易明。

只要看看當年的歷史背景,便很易了解為何大英聖書公會邀請嚴復翻譯聖經了。當時《和合本》的翻譯工作進展緩慢,由1890年在上海舉行全國新教大會開始,直到1907年第二次全國大會召開時,還未完成《新約》。在此之前的半個世紀,外籍宣教士偷偷向清末的平民百姓傳福音,多把聖經翻譯成官話和各地方言,例如上海話(1847)、廈門話(1852)、福州話(1852)、寧波話(1852)、南京官話(1857)、客家話(1860)、廣州話(1862)、北京官話(新約1872、舊約1874)、汕頭話(1875)、杭州話(1879)、蘇州話(1880)、台州話(1880)、楊格非的官話譯本(1889)、溫州話(1892)、興化話(1892)等(還有一些未在此列出,見蔡錦圖(譯),2000,244頁);但同期外籍譯者的文言翻譯,卻只有委辦譯本(1854)、裨治文譯本(1862)、高德譯本(1868)、楊格非淺文理譯本(1885、1905)、和包爾騰、白漢理譯本(1889)。當時只略讀官話和方言譯本的人,可能會覺得基督教典籍很俗氣,難以與佛學或道教相提並論。

相對而言,1907年是清政府對基督教比較寬鬆的時期,當年剛好馬禮遜來華一百周年紀念,《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朝實行「門戶開放」政策,知識分子對各種新思想都感興趣 。於是,在1907年第二次全國新教大會,文顯理等人再次提出,要用文言翻譯《聖經》,向知識份子傳福音(James Moulton Roe, A History The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1905-1954, p.136)。當時尚未爆發五四運動,外籍宣教士都以為知識份子只愛文言,不愛白話文,最後大會決定合併深文理和淺文理《和合本》翻譯工作,由聖書公會邀請嚴復試譯文言聖經。(李熾昌,2000)

原本大英聖書公會請嚴復翻譯全本的〈馬可福音〉,而不只是前四章。據文顯理的報告,翻譯中斷的原因是嚴復太忙,因為當時嚴復集中精力在為商務印書館翻譯《法意》。1909年,嚴復接到任命,要在9月離開上海,到北京任學部審定名詞館總纂。文顯理向聖書公會報告指,嚴復“withhold”(暫停) 翻譯工作,雙方決定這次翻譯實驗以前四章告一段落,將來再談下一步的合作。嚴復答應:為保譯文準確,譯本將提交給由大英聖書公會選定的三到四個傳教士學者審核;文顯理答應:對翻譯風格不加干涉,如教會人士認為文意不準確,應交還嚴復重譯,以符合譯文的整體風格。(李熾昌,2000)

上海商務印書館於1908年3月代印嚴複譯《馬可所傳福音》共約五百冊,文顯理把其中約四百冊寄給全國各地,並向其中七十多位發出問卷調查,共33人回覆,共中問卷選擇題的回覆如下(文顯理1908年8月6日有關聖經文言翻譯的報告,引自:李熾昌,2000):

問題一:嚴複譯文是否比舊譯有改進?「是」18人;「懷疑」9人;「否」3人。
問題二:嚴複譯文是否忠實?「是」9人;「要修改」13人;「沒有意見」6人;「不好及不忠實」1人。
問題三:出版嚴複譯文是否是明智之舉?「是」19人;「沒有意見」7人;「否」2人。

嚴複的譯文注重句子的長短、平仄,用字嚴格,大英聖書公會很欣賞;嚴複當時已是知名翻譯家;加上商務印書館是知識份子的寵兒──嚴複譯《馬可所傳福音》,對民初的華人知識份子,無疑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

李熾昌(2000) ,〈關於嚴復翻譯的《馬可福音》〉,《中華文史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 ,ISSN1002-0039 ,第63輯,2000年9月
0 評論

倫敦差會譯本 / 委辦本

6/1/2018

0 評論

 
作者:小標
《倫敦差會譯本》,或稱《委辦本》,其故事已刊登,見:
倫敦差會譯本 / 委辦本
委辦譯本
委辦譯本,攝於香港2017年「感動之旅」(the INSPIRED Exhibit)聖經展。
0 評論

    RSS 訂閱

    文章更新日期

    五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七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三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七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文章分類
    受技術限制,暫以英文標記分類

    全部
    Antique Bible
    Archaeology
    Bible Copyright
    Bible History
    Bible Publication
    Bible Software
    Blog Notes
    Book Review
    Canonicity
    Cantonese Bibles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 History
    Dialects
    Difficult Words
    Exhibition
    Friends' Contribution
    Grammar
    Interview
    Issues In Translation
    News Comment
    News Update
    Semina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Translation Case Study
    Translators
    Video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