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展區展出的是《新約》希臘文大階體抄本,除了在上一篇已經介紹過的《西奈抄本》 (Codex Sinaiticus)及《梵蒂岡抄本》 (Codex Vaticanus)外,還有亞歷山大抄本 (Codex Alexandrinus),屬五世紀,現存於大英圖書館,包括了大部份《新約》的內容(見大英圖書館掃描本)。這次展出的是保存了〈路加福音〉4:4-28的頁面(fol. 23r)的複製品。其中〈路加福音〉4:16-20的幾節,記載了耶穌到了拿撒勒,在安息日進入會堂,站起來要讀經,有人把〈以賽亞書〉的書卷遞給耶穌,耶穌就展開書卷,找到他所選的經文,該段經文在〈路加福音〉4:18-19中複述,接著耶穌說,他們聽到的這段經文已經應驗了(4:21)。展覽的場刊指出,頂部內頁邊的小點,顯示該節引用了舊約〈以賽亞書〉61章的經文。 另一展品是華盛頓抄本 (Codex Washingtonianus),屬五世紀,現存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弗瑞爾藝廊(Freer Gallery of Art)。展覽的場刊指出,在〈馬可福音〉末端有一則五世紀抄寫時寫的附記:「聖基督,求與你的僕人提摩太及他所有的人同在。」另外在結尾處,抄寫員插入了一段特有的記述,是其他抄本沒有的,一般稱為「費瑞語錄」(Freer Logion)。 是次展覽,還介紹了一份在本網站其他地方沒有提過的抄本,叫「重抄的克萊瑪克斯抄本」(Codex Climaci Rescriptus),據場刊介紹,此羊皮卷第一層在抄寫後被擦去,然後寫上第二層文字,是公元九世紀用敘利亞文抄寫的著作,作者是約翰.克萊瑪克斯(John Climacus),是西奈山(Mount Sinai)聖凱撒琳修道院(St. Catherine’s Monastery)的院長。場刊指這個文本有百多頁,抄寫在八個舊抄本曾經使用過的部份。其中兩個抄本用希臘文抄寫了舊約譯文和新約福音書的部份內容,來自公元七或八世紀,文本部份文字跟許多其他抄本有差異。其餘的六個是來自公元六世紀的抄本,用一種亞蘭語的方言寫成,叫「基督徒巴勒斯坦亞蘭語」(Christian Palestinian Aramaic),與耶穌當年所用的語言近似。至於此羊皮卷底層的文字,有關最後晚餐的記載,以亞蘭文寫成。
0 評論
![]() 第二展區除了介紹「死海古卷」外,還展示一些舊約抄本的複製品,例如:納什蒲草紙抄本(Nash Papyrus),只有四塊蒲草紙(見右圖),書成年份大概是公元前二世紀。這四塊蒲草紙共24行,外圍和內邊都有些字母遺失了。圖中可見,蒲草紙上的字已經難以閱讀,左面的照片,是以紅外線攝影,較容易閱讀。原件現存於劍橋大學圖書館。 第三展區展出的是《新約》抄本。《新約》的希臘文原始手稿都寫於公元一世紀,但已全數失傳。現存早期抄本,有寫在蒲草紙(papyri),也有寫在羊皮紙(parchment) 或牛皮紙 (vellum)上。抄在蒲草紙上的,學者為方便研究,已逐一編號,以 𝔓 為記號,由 𝔓 1 至 𝔓 128。本展覽展示的,是𝔓 45《貝蒂蒲草紙抄本集》(Chester-Beatty Papyri)及 𝔓 52《約翰.雷蘭殘篇》(John Rylands Fragment) 。
現存的新約希臘文大階體抄本約三百份,都是以希臘文大階體抄寫在羊皮紙或牛皮紙上,編號#1的是《西奈抄本》 (Sinaiticus),屬四世紀中葉的抄本,在西奈山的聖凱薩琳修道院(St. Catherine’s Monastery)內發現,現存於大英圖書館,是惟一包括整部《新約》的大階體抄本。下圖展示的是其中一頁 fol.68a 的複製品,抄錄了〈以賽亞書〉66:12至〈耶利米書〉1:7。
第二個展區介紹「死海古卷」,並展示部份「死海古卷」的複製品。 ![]() 來自「死海古卷」的《創世記藏經》(4Q7 Genesis g),現存的碎片可見〈創世記〉第1及2章的部份內容,包括了第1章第1節:「神創造天和地」,和其後有關晝、夜、水、植物等句子。以色列古蹟局(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已把《創世記藏經》掃描並在網上展示,另見英文翻譯。此展覽展示的是複製品。 ![]() 《以諾一書》(First Enoch),一般視作「偽經」。此書講述墮落天使跟人間的女人交合,懷了後裔,因此人類敗壞,最終神用洪水處罰罪惡。以諾是挪亞(Noah)的曾祖父。 現存《以諾一書》最完整的抄本是用吉茲文(Ge'ez,或稱衣索比亞文)寫成,也有一些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抄本殘卷。 來自「死海古卷」的《以諾一書》,以亞蘭文(Aramaic)寫成,抄寫的日期比吉茲文、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抄本較早,證明其原文不是希臘文的作品。 ![]() 「感動之旅」聖經展的所有展品,都在聖安德烈堂裡展出,這裡平日可以容納三百八十人,今天座椅搬空了,空間寬敞。 左圖是展覽場地的入口。展覽免費,而且有六十頁中英對照的場刊贈送,另附換領卷,可再免費領取漢語聖經協會出版的英文或中文版《感動之旅 預苦期四十日靈修默想》(Be Inspired—40 Days of Devotional for Lent)。,全書二百多頁,印刷精美。入口設自由奉獻箱——這是個很好的安排,口袋裡多的可以多付,少的也可以少付,大家都可安心領取這兩本精美的刊物,不怕不好意思。 場中放置一座古騰堡(Gutenberg)印刷機的仿製品,與原機的大小相同,現場示範用這部印刷機印刷書頁。印刷出來的紙,油墨很久仍未乾透,不知是香港天氣潮濕,還是採用了特別的油墨。 約翰尼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並在他的印刷廠印製了全世界第一本活字印刷的聖經,後世稱「古騰堡聖經」(Gutenberg Bible),又稱「四十二行聖經」(42-line Bible),因為每頁分兩排,每排有四十二行字,內文是拉丁文,共一千二百多頁,裝訂成兩卷。
![]() 聖安德烈堂的入口向著彌敦道,對面是九龍公園。 進入大門後,踏上彎彎的樓梯,便看見這座全九龍區歷史最悠久的基督教英語教堂。 教堂建於1905年,呈拉丁十字型的紅磚哥德式建築,上有木、瓦結構屋頂及鐘樓,兩旁飾有彩色玻璃,現已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2006年,聖安德烈堂獲得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 這是建築物基石,紀念由維多利亞主教在1904年主持的動工儀式,並獲得吉席·保羅·遮打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捐助建築費35,000港元。吉席·保羅·遮打爵士就是香港置地公司的主要創辦人,今天香港中環遮打道、遮打花園、遮打大廈等等,就是以他命名的。 |
文章更新日期
五月 2022
文章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