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徐匯修院譯本

31/7/2011

0 評論

 
作者:小標
此譯本由天主教的耶穌會徐匯修院主持翻譯工作,以《新譯福音》為名,在1954年(有說1948年)出版,內容只包括四福音書,據說是照蕭靜山的譯本重譯的。

另一說法是該譯本以《新譯福音初稿》為名,在1953年由上海土山灣印書館出版,之後再在香港出版(蔡錦圖,2011,第232頁)。
0 評論

難忘首次聖餐禮:〈哥林多前書〉11:23-26

9/7/2011

0 評論

 
作者:小標
你還記得第一次領聖餐的情景嗎?我第一次參加聖餐禮,正是主基督把「聖經翻譯」的種子在我心中播下的日子。

這已經是許多年前的往事。還記得牧師把餅擘開時,我熱淚盈眶,為自己得救而感恩。在決志後、受洗前的一段日子,每次在主日崇拜遇上聖餐日,心裡經常盤算着自己何時才可領聖餐,所以總是心不在焉,沒有留心聽牧師在聖餐禮中說甚麼。這次終於聽清楚了,牧師朗讀的是〈哥林多前書〉11:23-24,當年當然是用《和合本》吧: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我小心翼翼地把餅送進口中,接著牧師念第25節: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

且慢!你說「飯後」?我口中的餅還未吞嚥呢!第23節清晰明確說主耶穌和門徒吃的是「餅」,又何來「飯」呢?

廣東人說的 「飯」,是指 「米飯」,若讀者是廣東人,在閱讀第25節時,會否誤以為耶穌和門徒以米飯為主糧呢?是否應改譯為 「餐後」 呢?

或說中文的 「飯」 字其實可泛指 「食物」,因米飯是主糧。但是,根據國家糧食局,並非所有中國人均視米飯為主糧;中國各地的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

事實上,單字 「飯」 的廣義通常只包含「穀物糧食」,較少用於泛指食物,見《辭海》(1976)  「飯」 的首條:「穀之炊熟者皆曰飯。」《辭源》(1951,香港版) 的首條解釋相似:「五穀之炊熟者皆曰飯。」五穀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指稻、黍(栗)、稷、麥、菽(大豆) (《孟子》) ,但無論如何,這不包括任何穀類以外的食物。

「飯」字的現代用法相同,通常單字多指米飯,但在配詞時則可泛指所有食物,見《漢語大字典》(2010) :「飯:(1)煮熟的穀類食物,多指米飯……(2) 又泛指爲了滿足饑餓或食慾,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吃進的一份食物。如:早飯;中飯;一天三頓飯;飯車(運飯的車) ……。」

其他的中文譯本如何翻譯這句話呢?翻譯為「飯後」的有《和合本修訂版》、《新漢語譯本》、《聖經新譯本》和《簡明聖經》;翻譯為「晚餐後」的有《當代譯本》、《中文標準譯本》和《聖經思高譯本》;《呂振中譯本》翻譯為「吃了餅以後」;而《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更爽快利落,省卻了任何名詞,只用動詞,翻譯成:「吃過後」。

英文譯本又如何翻譯這句話呢?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以動詞翻譯,即“when/after he had supped”,例如King James Version, Third Millennium Bible和Douay-Rheims,或New Century Version的 “after they ate”;第二類以名詞翻譯,即 “after supper”或“after the supper”,例如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New Revised Standard,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New American Standard,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Holman Christian Standard, New King James Version, New Living Translation, Good News Translation和 World English Bible,或如Bible in Basic English和Complete Jewish Bible般翻譯為“after the meal”。

我不知道這節經文應如何翻譯較好,也不排除「飯」字可能已是上佳選擇;但我是廣東人,聽到「飯」字,總不會聯想起主耶穌吃的餅,而只會想到米飯,與最後晚餐的情景格格不入。

第一次領聖餐的難忘經歷,令我對聖經翻譯的興趣油然而生,也可以說是我開設這個網站的遠因。你的第一次聖餐是否同樣難忘呢?
0 評論

    RSS 訂閱

    文章更新日期

    五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七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三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七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文章分類
    受技術限制,暫以英文標記分類

    全部
    Antique Bible
    Archaeology
    Bible Copyright
    Bible History
    Bible Publication
    Bible Software
    Blog Notes
    Book Review
    Canonicity
    Cantonese Bibles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 History
    Dialects
    Difficult Words
    Exhibition
    Friends' Contribution
    Grammar
    Interview
    Issues In Translation
    News Comment
    News Update
    Semina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Translation Case Study
    Translators
    Video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