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是世上最早把聖經翻譯成中文的教派。母校香港大學的美術博物館,收藏了世上最大批的景教銅十字牌,現正公開展覽,想更了解景教來華史,萬勿錯過。
是次展出的元代(1272至1368年)景教銅十字鑄於中國西北部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約三至八厘米高,為平牌高浮雕飾件,其中多件同時混用基督教與佛教圖案。絕大部分因呈平頭或圓頭的十字架形,而被貫稱「十字」;至於其他「十字」,採用動物圖形,以鳥形為最,還有兔形、魚形;另有部分則為幾何圖形,諸如太陽形和各種中式印章的形狀。景教最初在唐代傳入中國,曾經昌盛,直到845年唐武宗下令消滅所有外來宗教,包括佛教和景教,史稱「會昌滅法」。這次展出的銅十字牌,證明景教在元代死灰復燃。
景教與「東方教會」(Church of the East) 、東方亞述教會(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 、或所謂「聶斯脫里派」 (Nestorian) 有關。生於公元四世紀的主教聶斯脫理(Nestorius),對於耶穌的「神人兩性結合」有不同看法,指基督有人、神兩個位格。當時聶斯脫理的質疑被視作不信「道成肉身」,所以是異端,被逐出教會,聶斯脫理的追隨者便遷移到波斯、中亞等地。
展覽免費,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