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景教銅十字牌展覽    重溫聖經來華史    

13/7/2015

0 評論

 
作者:小標

景教是世上最早把聖經翻譯成中文的教派。母校香港大學的美術博物館,收藏了世上最大批的景教銅十字牌,現正公開展覽,想更了解景教來華史,萬勿錯過。

是次展出的元代(1272至1368年)景教銅十字鑄於中國西北部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約三至八厘米高,為平牌高浮雕飾件,其中多件同時混用基督教與佛教圖案。絕大部分因呈平頭或圓頭的十字架形,而被貫稱「十字」;至於其他「十字」,採用動物圖形,以鳥形為最,還有兔形、魚形;另有部分則為幾何圖形,諸如太陽形和各種中式印章的形狀。景教最初在唐代傳入中國,曾經昌盛,直到845年唐武宗下令消滅所有外來宗教,包括佛教和景教,史稱「會昌滅法」。這次展出的銅十字牌,證明景教在元代死灰復燃。
為配合展覽開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於2015年6月13日舉辦「東遊記:唐元代中國基督教派」免費公開講座,及為期三天的景教國際學術會議。根據講座的資料,景教在元代死灰復燃的主因,是元朝忽必烈進攻西方,中亞民族當僱傭兵,包括了景教徒。當時有景教僧代表蒙古會見羅馬教皇,當時獲梵蒂岡承認的「方濟各會」也有派員往中國。這次展出的銅十字牌,就是在元朝時的古鄂爾多斯(Ordos)地區鑄造。
在福建泉州,曾發現同樣宣揚基督信仰且類似景教的摩尼教經典中,有早期十字架形狀, 這種形狀同樣見於鄂爾多斯地區,卻在十四世紀之後逐漸隱匿。這些青銅牌飾主要是一種中心或方或圓,且四臂等長的馬爾他十字。其他重要的發現,還有一種以直條或彎條連接兩臂的敘利亞十字。而萬字符則從公元一世紀起作為佛教符號,景教銅牌細部亦常見此符號,包括左旋與右旋「卐」字。許多十字銅牌的中心常見有萬字符,此乃混合基督教與佛教的風格,亦為景教的特點之一。十字四臂始於同一中心,如陽光放射,以迎合「景教」中文譯名的文義,即「光明的宗教」。其他類似鳥形的「十字」,有單隻,有成雙,諸如雙頭鳥及相互纏繞的雙鳥,兩者皆採用十字架的嚴格對稱及波斯藝術中經典的幾何呼應。此種風格特點很可能經由絲綢之路的商旅傳入中國,後為鄂爾多斯的景教徒所熟知。

景教與「東方教會」(Church of the East) 、東方亞述教會(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 、或所謂「聶斯脫里派」 (Nestorian) 有關。生於公元四世紀的主教聶斯脫理(Nestorius),對於耶穌的「神人兩性結合」有不同看法,指基督有人、神兩個位格。當時聶斯脫理的質疑被視作不信「道成肉身」,所以是異端,被逐出教會,聶斯脫理的追隨者便遷移到波斯、中亞等地。

展覽免費,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本文資料來源:Encyclopædia Britannica、《景教碑》、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新聞稿及講座內容。
0 評論

    RSS 訂閱

    文章更新日期

    五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七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三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七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文章分類
    受技術限制,暫以英文標記分類

    全部
    Antique Bible
    Archaeology
    Bible Copyright
    Bible History
    Bible Publication
    Bible Software
    Blog Notes
    Book Review
    Canonicity
    Cantonese Bibles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 History
    Dialects
    Difficult Words
    Exhibition
    Friends' Contribution
    Grammar
    Interview
    Issues In Translation
    News Comment
    News Update
    Semina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Translation Case Study
    Translators
    Video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