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高德譯本

30/9/2013

0 評論

 
作者:小標
图片Source: Chu and Yeung (2009), p.13
高德(Josiah T. Goddard)在1838年被美國浸禮會派到中國傳教。他和羅爾梯(Edward Clemens Lord)、憐爲仁(William Dean)三人曾屬委辦譯本委員會成員,後來因為對水禮的翻譯產生爭議而退出。浸禮宗認為,水禮只可以用浸禮的方式施行,但馬禮遜譯本翻譯成「洗」,沒有「浸沒」的意思。馬殊曼譯本則跟隨浸禮宗,翻譯成「蘸」,而後來的浸禮宗譯者則大多翻譯成「浸」。

高德離開了委辦譯本委員會後,以馬禮遜譯本、麥都思譯本及馬殊曼譯本來輔助翻譯聖經。雖然有些學者認為高德的工作不是重新翻譯,只是修訂馬殊曼譯本,但高德在1843年10月24日致差會的報告書中,提到他用來輔助翻譯的譯本是馬禮遜譯本及麥都思譯本,應指他的工作是參考這些譯本重新翻譯聖經,而不是謹謹單獨對某個譯本作修訂。後來與高德同工的譯者憐爲仁,在1846年3月27日致美國浸禮會真神堂的信中,同樣也提到他們翻譯聖經時有參考多個譯本(尤思德,2002,第106頁)。

最初高德獨自以文言(深文理)翻譯聖經,並在1846年在曼谷出版《約翰福音傳》;兩年後他來華,與憐爲仁合作,繼續修訂和翻譯聖經。

在他們合作前,憐爲仁已是聖經譯者,早於1848年出版了《馬太福音傳》,及在1849年出版《使徒行傳》。他們兩人合作後,在1850年在寧波出版《創世傳》(即〈創世記〉),1851年出版《出麥西傳》(即〈出埃及記〉及修訂版《馬太福音傳》(尤思德,2002,第107頁)。《使徒行傳》則在1952年出版。他們合作翻譯的方式,是高德負責譯文,憐爲仁負責註釋,然後互相審閱對方的譯文——這種合作方式,可以由憐爲仁在1849年致美國浸禮會真神堂的信函證實(尤思德,2002,第107頁)。

他們合作翻譯的新約全書在1853年完成,以《聖經新遺詔全書》為名,由寧波美國浸禮會真神堂出版(見上圖)。此版本的封面注明「寧波真神堂敬送」,並有英文 “For the American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By J. Goddard. 1853”。(Chu and Yeung, 2009, p.13;香港大學學術庫)


图片來源:珍本聖經數位典藏查詢系統
雖然高德完成了新約全書,但因健康問題,舊約只完成了〈創世記〉、〈出埃及記〉及〈利未記〉,便在1854年逝世,三年後憐爲仁也退職了。

大家也許想不到,高德這個未完的心願,竟然由兩位譯者,分別在寧波和曼谷兩地延續。

在寧波,浸禮會差會在1858年決定由羅爾梯接手翻譯工作;但他與差會意見不合,所以在1863年退會,只是繼續以美國駐寧波領事身份留下,陸續自行修訂高德的新約譯文,在1872年印行新約修訂版,由美國聖經聯會(American Bible Union)在1873年出版。美國聖經聯會由美國與海外聖經公會(American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分裂出來,而分裂的原因,正正又是「浸」和「洗」的翻譯問題。(尤思德,2002,第109至111頁)

在曼谷,美國浸禮會真神堂派了憐爲仁到當地的佈道所,他在1864年到任,之後自行繼續翻譯舊約,最終在1868年完成,與高德的舊約原譯文合併以《聖經新舊遺詔全書》為名,由美國與海外聖經公會出版(尤思德,2002,第110頁),由香港英華書院印刷。

對以上各種版本不大熟悉的人,都籠統地稱它們為高德譯本或高德、羅爾梯譯本;但如要細分,1872年修訂的是「羅爾梯修訂的高德譯本」;而1868年在香港出版的舊新約全書,其實是「高德新約譯本」跟「憐爲仁舊約譯本」的合訂本,是浸禮宗第一本完整以文言翻譯的舊新約全書。

後世對高德譯本 (包括羅爾梯的修訂) 的評語,總離不開文筆優美、比倫敦差會譯本更貼近原文等等。曾經對譯文作出類似讚賞的學者包括:慕維廉(Muirhead, 1890, p.36)、海恩波(Broomhall, 1934, p.71)、羅旭榮(1988, p.38)、趙維本(1993, p.22)等。(尤思德,2002,第111至112頁)


《高德譯本》全文 (珍本聖經數位典藏)
0 評論

    RSS 訂閱

    文章更新日期

    五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七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三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七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文章分類
    受技術限制,暫以英文標記分類

    全部
    Antique Bible
    Archaeology
    Bible Copyright
    Bible History
    Bible Publication
    Bible Software
    Blog Notes
    Book Review
    Canonicity
    Cantonese Bibles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 History
    Dialects
    Difficult Words
    Exhibition
    Friends' Contribution
    Grammar
    Interview
    Issues In Translation
    News Comment
    News Update
    Semina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Translation Case Study
    Translators
    Video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