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施約瑟淺文理譯本

30/11/2011

6 評論

 
作者:小標
Picture施約瑟;公有領域 (來源:Wikipedia)
施約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原是北京翻譯委員會(The Peking Translation Committee)四位成員之一。他的淺文理新舊約全書則於1898 年在日本出版,由東京秀英舍印刷,美國聖經公會發行。他在開始翻譯此譯本前,因患病全身癱瘓,他以兩手尚能活動的各一隻手指在打字機上用羅馬字拼音逐字譯出淺文理譯文,因此他本人自嘲該譯本爲「二指譯本」。 

北京翻譯委員會在1864年組成,成員除施約瑟外,還有白漢理(Henry Blodget)、包爾騰(John Shaw Burdon)和艾約瑟(Joseph Edkins) 。最初他們以北京官話(白話文)翻譯聖經,期間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 亦間中參與。他們把聖經分為幾部份,每人分頭翻譯,初稿由其他人評審和修改(Irene Eber, pp.109-110,引述白漢理的報告)。猶太裔的施約瑟專注翻譯舊約,其餘各人較多專注新約(p.112, ibid.)。

他們在1866年完成新約初稿,經修訂後在1872出版,以《北京官話新約全書》為名,由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前稱大英聖書公會)及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 分別出版。

舊約則以《北京官話舊約全書》為名,於1874年(有稱1875年)由美國聖經公會出版,又稱「施約瑟官話譯本」。

後來在1878年,上述兩新舊約譯本合訂,以《北京官話新舊約全書》為名,由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前稱大英聖書公會)出版。 

施約瑟在1881年因患病癱瘓,幾年後回美國休養,期間修訂其官話舊約譯本,於1888 年完成(p.148, ibid.)。

1890 年在上海舉行的全中國基督教傳教士大會(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議決以委員會集體翻譯的方式,重新譯經,並稱為「和合本」。白漢理和包爾騰加入了淺文理譯本小組,其餘還有三位組員,合譯淺文理和合本。可是,大會沒有委任施約瑟加入執行委員會或翻譯委員會,只授之以通訊成員 (corresponding member),他便決心自行完成以淺文理(半文言半白話)翻譯新舊約全書。 

1895年施約瑟回到上海,將自己的拼音譯稿寫成中文字,後在1897 年搬到日本東京繼續工作。他的舊約北京官話修訂譯本於1897年在東京由美國聖經公會出版,而淺文理新舊約全書則於1898年印行,後者一般稱為「施約瑟淺文理譯本」。

施約瑟淺文理新約全書全文 (珍本聖經數位典藏)

另請參閱《北京官話本》及《和合本》。

參考書目:

Irene EBER (1999), The Jewish Bishop and the Chinese Bible: S. I. J. Schereschewsky (1831-1906), Leiden, Boston, Köln: Brill 

馮儁熙(2006)〈希伯來精神體現在中國:施約瑟與他的官話《舊約全書》讀書報告〉 

許牧世〈中文聖經翻譯簡史〉,《景風》(Ching Feng)第69期(1982年3月) [ISSN 0009-4668; ATLA0000003248] 

J.S. BURDON (1877), The Chinese Term For God. A Letter to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of China, Hong Kong 
6 評論

北京官話本

27/11/2011

0 評論

 
作者:小標
图片施約瑟;公有領域 (來源:Wikipedia)
在1864年,施約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 、白漢理(Henry Blodget)、包爾騰(John Shaw Burdon)和艾約瑟(Joseph Edkins) 四人組成了北京翻譯委員會(The Peking Translation Committee),開始以北京官話(白話文)翻譯聖經,期間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 亦間中參與。他們把聖經分為幾部份,每人分頭翻譯,初稿由其他人評審和修改(Irene Eber, pp.109-110,引述白漢理的報告)。猶太裔的施約瑟專注翻譯舊約,其餘各人較多專注新約(p.112, ibid.)。

他們在1866年完成新約初稿,經修訂後在1872出版,以《北京官話新約全書》為名,由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前稱大英聖書公會)及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 分別出版。

舊約則以《北京官話舊約全書》為名,於1874年(有稱1875年)由美國聖經公會出版,又稱「施約瑟官話譯本」。

後來在1878年,上述兩新舊約譯本合訂,以《北京官話新舊約全書》為名,由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前稱大英聖書公會)出版。 

上述新約譯本,後來以其它形式再版,例如蘇格蘭聖經公會於1897年出版了附地圖的版本;美國聖經公會於1885年出版了英漢對照本;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於1897年出版了串珠本等。

施約瑟在1881年因患病癱瘓,幾年後回美國休養,期間修訂其官話舊約譯本,於1888年完成(p.148, ibid.)。

另請參閱:《施約瑟淺文理譯本》、《和合本》。

《北京官話本》各版本內文 (珍本聖經數位典藏)

參考書目:

Irene EBER (1999), The Jewish Bishop and the Chinese Bible: S. I. J. Schereschewsky (1831-1906), Leiden, Boston, Köln: Brill 

馮儁熙(2006)〈希伯來精神體現在中國:施約瑟與他的官話《舊約全書》讀書報告〉 

許牧世〈中文聖經翻譯簡史〉,《景風》(Ching Feng)第69期(1982年3月) [ISSN 0009-4668; ATLA0000003248] 

J.S. BURDON (1877), The Chinese Term For God. A Letter to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of China, Hong Kong 
0 評論

陽瑪諾譯本

4/11/2011

0 評論

 
陽瑪諾(Manuel Dias, 又名 Emanuel Diaz)的生平和著作,見:〈陽瑪諾的著作〉。

陽瑪諾的著作
0 評論

利瑪竇的著作

2/11/2011

0 評論

 
图片利瑪竇 (公有領域;來源:Wikipedia)
利瑪竇(Matteo Ricci)的生平和著作,見:〈羅明堅、利瑪竇的著作〉。

詳細介紹:羅明堅、利瑪竇著作
0 評論

孟高維諾譯本

1/11/2011

2 評論

 
作者:小標
若望.孟高維諾(Giovanni da Montecorvino, 1246–1328)的聖經譯本資料初稿已經刊登在此:
〈孟高維諾譯本〉。

這是蒙古文譯本,是表音文字,而不是方塊字,原本不應收錄在〈中文聖經翻譯史〉,但這是史上首次有人把整本新約聖經和舊約的〈聖詠集〉譯成元朝皇帝的母語,具歷史意義,所以破例收錄。
2 評論

    RSS 訂閱

    文章更新日期

    五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七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二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四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九月 2015
    七月 2015
    三月 2015
    一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一月 2014
    十月 2014
    九月 2014
    八月 2014
    七月 2014
    六月 2014
    五月 2014
    四月 2014
    二月 2014
    一月 2014
    九月 2013
    七月 2013
    五月 2013
    四月 2013
    三月 2013
    十月 2012
    九月 2012
    八月 2012
    七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文章分類
    受技術限制,暫以英文標記分類

    全部
    Antique Bible
    Archaeology
    Bible Copyright
    Bible History
    Bible Publication
    Bible Software
    Blog Notes
    Book Review
    Canonicity
    Cantonese Bibles
    Chinese Bible Translation History
    Dialects
    Difficult Words
    Exhibition
    Friends' Contribution
    Grammar
    Interview
    Issues In Translation
    News Comment
    News Update
    Semina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Translation Case Study
    Translators
    Video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