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博物館現正舉行「英華書院創校二百年歷史展覽 ── 傳道授業在香江」,該書院由英國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宣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1782-1834)創立。該展覽除展出該書院的文獻外,也展出多冊當年出版的珍本聖經,萬勿錯過。 其中一本展出的是1826年出版的新約全書,書名是《我等救世主耶穌新遺詔書》(下圖),由馬禮遜由原文翻譯成文言文(當時稱「深文理」,有別於半文言半白話的「淺文理」)。英華書院(Ying Wa College)在1818年由馬禮遜和另一位英國倫敦傳道會宣教士米憐(William Milne)一起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創辦,所以這版本的聖經封面注明「嗎𠯿呷英華書院藏板」。 1839年,英國倫敦傳道會傳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 將馬六甲英華書院及其印書廠的中文活字排版用的鉛字和印刷機器,遷往香港,這是為西人鑄造的中文鉛字傳入中國之始,比起米憐的兒子美魏茶(William Charles Milne)和其他宣教士 (包括麥都思 Walter Henry Medhurst)1843年在上海創建的「墨海書館」還要早;墨海書館是上海最早的擁有西式漢文鉛印活字設備的印刷廠。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刷機器遷往香港的時間,比大清簽訂《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給英國更早幾年,當時香港還是大清管治的地方! 在該展覽展出的另一本聖經,是1855年出版的舊約全書(下圖),後稱「委辦譯本」,以文言文(深文理)翻譯,譯者有多位,其中包括米憐的兒子美魏茶(William Charles Milne)。展出的版本由香港英華書院印刷。 該展期至2018年12月5日,地點: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 英華書院由馬禮遜以「溝通中西文化,培育傳道人才」為宗旨創校,於1843年由馬來西亞遷至香港,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學校。書院與翻譯聖經、印刷和傳教息息相關。 是次展覽還包括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及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品、由英華書院印刷的十九世紀傳教刊物等,展示該書院在傳道及教育事業方面的貢獻。 相片由讀者 V. Chen 女士在展覽現場拍攝,蒙允許刊登。
0 評論
古董拆家的貨源一向可疑,今年10月22日美國華盛頓的聖經博物館 (Museum of the Bible)宣布,其收藏的十六片「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殘片之中,有五片屬贗品,並即時從展覽館移走。 幾年前該博物館贊助一項研究項目,Kipp Davis博士及其他研究人員對十三片未經發表的「死海古卷」殘片作考證,發現其中幾片很可疑。去年該博物館把其中五片送到德國聯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Bundesanstalt für Materialforschung und -prüfung)檢驗,包括立體數碼顯微鏡掃描,X光熒光(X-ray fluorescence)掃描和能量色散X光光譜(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分析墨水、沉積層和沈積物的化學性質,最近得出結論,是這五片殘片顯示與古代起源不一致的特徵;換句話說,就是近代有人用墨水把字寫在古代的動物皮上的贗品。 在檢驗報告發出前,Kipp Davis博士已經懷疑,由聖經博物館收藏的十六片「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殘片之中,最少有七片可能是偽造的,並早在2017年10月出版的學術期刊Dead Sea Discoveries (ISSN: 1568-5179)中發表。在證實了有五片是偽造後,該博物館會繼續研究餘下的殘片是否屬真品。 聖經博物館的首席策展師Jeffrey Kloha博士說,這件事正好教育公眾,針對聖經文物,更應認真檢驗真偽,要以精細的檢驗方法,過程要公開透明。 第一批「死海古卷」在1947年初被發現,現在已經出土的古卷,超過十萬片收藏在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 (The Israel Museum, Jerusalem)。該館和 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合作,陸續把「死海古卷」的完整捲軸以高解像度數碼掃描,免費公開,更附英文翻譯。所有經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發表的「死海古卷」內容,主流學術界現認為應屬真跡無疑,本網誌的〈舊約抄本〉專欄也跟隨主流意見;但如將來以色列博物館和 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有其他發現,我們會立即報導。 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2018年10月22日的一篇報導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由1970年起禁止非法挖掘或買賣「死海古卷」,令之前已經出售、可轉賣的「死海古卷」殘片更受私人收藏家追捧。可能就是這個原因,讓古董拆家有機可乘,兜售偽造的「死海古卷」。 那為何私人收藏家會追捧「死海古卷」呢?也許博物館和遊客也有互相影響,推波助瀾,正如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聖經博物館的發言人David Trobisch中,他便說過:「任何知名的聖經博物館也幾乎要展出『死海古卷』吧。」 相信這次偽造事件,不單會令各國的博物館負責人在收購展品的過程中更謹慎,也令他們反思,金錢應花在購買展品,還是在研究和教育中。 聖經博物館簡介: |
文章更新日期
五月 2022
文章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