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πτύον呢?
這個希臘字,中文譯作「簸箕」(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思高譯本、呂振中譯本、牧靈聖經、聖經新譯本、現代中文譯本)、或「揚穀的杴」(中文標準譯本)、或「揚穀的叉」(環球聖經譯本、新漢語譯本、新普及譯本)、或「耙子」(簡明聖經),但單看文字,也不知道是什麼,也不會明白全句說什麼。
當時福音書的作者,很難想像二千年後的讀者,可能一生也從未親眼見過「麥子」(例如大部份住在城市的香港居民,包括我在內),也不要說什麼「簸箕」了。今天我卻第一次在展館中,見到〈馬太福音〉3:12 提到的πτύον,是一件來自耶路撒冷約公元100年的文物珍品,英文叫wood winnowing fork,是簸揚小麥的木耙 (見下圖),而不是《和合本》說的、通常是圓形的「簸箕」。這就可以明白如何「揚淨他的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