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祿三世.特倫托會議
特倫托會議(或譯:圖靈托、天特、特利騰、脫利騰,英文:Council of Trent,拉丁文:Concilium Tridentinum),由教宗保祿三世(Pope Paul III)召開,是史上第19次大公會議(ecumenical council)。這個大公會議,舉行的時間橫跨十多年,在1545至1563年間共分25節;命名的原因是會議在北意大利的特倫托(或譯:圖靈托,意大利文:Trento)舉行。
召開這個大公會議的時間,剛好是丁道爾因「私譯聖經」罪名處死後九年,也是法國的約翰.加爾文(Jean Calvin,英文:John Calvin,1509–1564)的Institutio Christianae religionis (《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法文版出版後四年。 這個大公會議舉行的目的,主要是對抗馬丁路德、加爾文等發起的宗教改革,並乘機改革教會陋習,包括在1563年取締贖罪卷的不當得益,並在幾年後的1567年完全禁售贖罪卷。除此之外,這次大公會議也討論許多核心問題,包括聖傳、原罪、救恩、聖禮、彌撒等。不過,會議的某些決議和內容,在今天的歷史學者看來,仍有不清晰的地方。 |
正典和次經
|
至於聖經正典方面,這次大公會議討論的焦點是應否把聖經書卷分為正典和次經兩類,還是「受接納」、「受爭議但已廣為接納的新約書卷」、和「舊約次經」三類(Metzger, 1987, 第246頁)。由於會議未能取得一致共識,最終在1546年4月8日以投票決定,結果24票贊成、15票反對、16票棄權(Metzger, 1987, 第246頁),決定正典的名單如下:
|
舊約正典
|
舊約正典 (原文拉丁文,以下列出現代英譯書名、《思高譯本》的中譯書名、及《和合本》或香港聖公會出版的《次經全書》的中譯書名):
|
新約正典
|
新約正典 (原文拉丁文,以下列出英譯書名、《思高譯本》的中譯書名、及《和合本》的中譯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