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米蘭敕令



公元303年,羅馬帝國對基督教迫害最甚,基督徒只能偷偷摸摸,但之後劇情急轉: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在公元312年改信基督教,313年聯同羅馬帝國東部的皇帝李錫尼(Licinius)頒發《米蘭敕令》(Edict of Milan,拉丁文:Edictum Mediolanense),容許羅馬帝國境內信仰自由,再過十幾年,基督教更成為整個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


293–306
公元293年,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推行四帝共治模式(Tetrarchy),把羅馬帝國分為四區,各由頭銜為「奧古斯都」(Augustus)或「凱撒」(Caesar)的皇帝統治,但這模式很快便崩潰了。

戴克里先對基督徒殘酷迫害,充公他們的財產和物業,燒毀大量聖經文獻抄本,數以萬計的基督徒被判監和被殺,最嚴厲的一次發生在303年,史稱「戴克里先大迫害」(Diocletianic Persecution 或 Great Persecution)。305年戴克里先退位,繼位的皇帝繼續迫害基督徒。

戴克里先退位後,羅馬帝國陷入內戰。君士坦丁(Constantine)在306年控制帝國西部,李錫尼則在兩年後控制東部。

312–325
312年底至313年初,帝國有過短暫和平,之後又再有內戰。324年,君士坦丁擊潰李錫尼,李錫尼投降,但一年後君士坦丁以陰謀叛變等罪名將李錫尼絞死,325年開始控制整個羅馬帝國,後稱君士坦丁大帝或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the Great),死於337年。

就在312年底至325年之間短短十多年間,羅馬帝國史出現戲劇化的一幕。

312年10月,君士坦丁在米爾維安大橋戰役(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中改信基督教。根據凱撒利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約260–340)在他的著作《君士坦丁生平》(Life of Constantine)記載,君士坦丁在該戰役的前夕做了個夢,使他下定決心借基督教之神的庇護而戰。

​公元313年2月,君士坦丁和李錫尼於意大利米蘭(Milano, 英文:Milan)頒發《米蘭敕令》,容許羅馬帝國境內信仰自由,停止鎮壓宗教,發還了已經沒收的教會財產,基督教由「地下組織」變成公開。當時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李錫尼則不是,所以《米蘭敕令》釋放任何宗教,不單基督教,但在君士坦丁控制的西部,便積極推廣基督教。

325年君士坦丁開始控制整個羅馬帝國,同年召開了第一次尼西亞會議(First Council of Nicaea),成了基督教第一次大公會議。330年,君士坦丁為慶祝新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落成,翌年更邀請凱撒利亞的優西比烏負責以人手抄寫製作50本希臘文聖經,給該城的教會用,製作費由羅馬帝國支付,用羅馬帝國的馬車運送到君士坦丁堡,沿路由帝國軍隊護送(Bruce, 1988, 第202頁)。

基督徒在羅馬帝國的身份,竟然在短短幾年之內,由一群「滋事罪犯」變成「皇帝級的信仰群體」,真的世事難料!


參考資料
優西比烏 簡介

返回〈新約聖經由來〉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