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本網站只討論中文譯本,不研究其他語文譯本。不過,在討論聖經翻譯時,總會談及其他語文。為方便討論,現列出較重要的英文譯本,及常用簡稱如下。


出版年份
簡稱
名稱(及連結)
說明

~1380s

Wycliffe
Wycliffe’s Bible

約翰·威克里夫 (John Wycliffe) 展開的英文譯本,譯自《拉丁通俗譯本》(The Vulgate)。​
1526
(新約)
1530
(五經)
Tyndale
The Tyndale Bible

威廉·丁道爾 (William Tyndale)翻譯,新約全書及舊約「五經」已出版;新約譯自希臘文,並參考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譯本及《拉丁通俗譯本》(The Vulgate)。​此譯本譯文影響深遠,往後的幾個譯本都有參考甚至挪用丁道爾的英文譯文,包括 The Coverdale Bible, The Matthew Bible, Taverner’s Bible, The Great Bible,甚至King James Bible。他的譯文所創的字詞和短句,有不少在King James Bible沿用,之後成為了日常英語常用詞句,例如 scapegoat (代罪羊〈利未記〉16:8,不過多數中譯本只作音譯), let there be light (要有光〈創世記〉1:3), judge not that ye be not judged (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馬太福音〉7:1), ask and it shall be given you (祈求就給你們〈馬太福音〉7:7), the power that be (掌權的〈羅馬書〉13:1)。
1535
Coverdale
The Coverdale Bible
當丁道爾流亡比利時,邁爾斯·科弗代爾(Myles Coverdale, 1488-1569)也流亡到同一地方,便協助丁道爾翻譯聖經。1535年丁道爾被捕後,科弗代爾便把丁道爾未完成的舊約繼續翻譯,同年翻譯完成在蘇黎世或科隆出版,之後1537年經亨利八世批准在英國出版。科弗代爾不太懂希臘文或拉丁文,所以新約及「五經」源自 Tyndale Bible,舊約其餘部份由主要參考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譯本及其他譯本。這是第一本英王認可的英文聖經​。
1537
Matthew
The Matthew Bible
丁道爾的另一好友 John Rogers (c. 1500-1555),​在丁道爾被處死後,取用了The Tyndale Bible及The Coverdale Bible,在修訂和編輯後,以筆名 Thomas Matthew 在1537年出版,後世稱為 The Matthew Bible。
1539
Taverner
Taverner’s Bible
Richard Taverner ​參考 The Matthew Bible 修訂的譯本。
1539
GB
The Great Bible
亨利八世在1538年下令,每間教區教會必須有一本英文聖經,以大頁面印刷,所以叫「大聖經」(The Great Bible)。內文由科弗代爾編輯,所以源用他自己1535年的譯本,也參考The Matthew Bible再修訂。
1560
GNV
The Geneva Bible
在日内瓦(Geneva)翻譯,譯者由William Whittingham、Myles Coverdale、John Knox等領導,受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的神學思想感染,對後來KJV也很大影響​。
1568
Bishops
Bishops’ Bible
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正式授權翻譯的聖經​。
1599
GNV 1599
The Geneva Bible 1599
GNV的其中一個版本,由Tolle Lege Press在2006年以現代英文拼法重新發行。​
1610
DRB
Douay–Rheims Bible
譯自《拉丁通俗譯本》(The Vulgate),天主教正式認可的譯本​。
1611
KJV
King James Version

英王詹姆斯一世下令翻譯,中文譯名《英王欽定本》;舊約底本是「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譯者主要參考Daniel Bomberg (1524-1525) 出版的猶太聖經(Scrivener (1884) p.42),也參考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及《拉丁通俗譯本》(The Vulgate);新約底本是希臘文Theodore Beza版本及「公認經文」(Textus Receptus),也有部份例子參考《康普路屯多語對照聖經》(Complutensian Polyglot);次經主要參考《安特多語對照聖經》(Antwerp Polyglot)。英文譯文參考 The Tyndale Bible 及 Bishops’ Bible。​
1808
TT
Thomson’s Translation
Charles Thomson翻譯,舊約由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翻譯成英文​。
1833
WEB
Webster’s Revision
Noah Webster 對KJV作少量修訂的版本,Durrie and Peck 出版。​
1862
YLT
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
Robert Young 翻譯,底本是「公認經文」(Textus Receptus)及拜占庭類型(Byzantine text-type);1887年的修訂版,則用1881年版的魏斯科和霍特文本 (Westcott–Hort text)。​
1885
RV
Revised Version
(English Revised Version)
對 KJV的正式修訂,由英格蘭坎特伯里大主教召開,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這是史上第一本刪除了次經的英文聖經。後來 RV 的次經在1895年​出版。​舊約底本是「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也參考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

新約底本採用魏斯科和霍特文本 (Westcott & Hort text),而不是過去其他譯本一直依賴的「公認經文」(Textus Receptus)。觸發Westcott & Hort text出版希臘文鑒別經文的原因之一,是十九世紀出土的「西乃抄本」 (Codex Sinaiticus) ,謄抄的時期比現存的「公認經文」所依賴的「拜占庭類型抄本」(Byzantine text)較早,他們研究後認為後者較不可靠。詳見:〈新約抄本〉。雖然RV在序言中說不是完全依賴Westcott & Hort text,如與「公認經文」有任何差異,要譯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作實,但譯文結果與Westcott & Hort text相當吻合。與 KJV 比較,此譯本較傾向字面直譯,而較不注重語文的流暢度。​
1901
ASV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RV 在英國的譯者在1870年開始翻譯工作時,邀請了幾十位美國譯者協助。當年雙方的協議是,美國譯者的意見在英國 RV 版的附錄刊登,而美國譯者在十四年內不可出版自己的版本。限期屆滿後,美國譯者推出 ASV,在1901年由 Thomas Nelson & Sons 發行。譯文底本與 RV 相同,即魏斯科和霍特文本 (Westcott–Hort text)。​
1949
Knox
Knox Bible
全名是 The Holy Bible: A Translation From the Latin Vulgate in the Light of the Hebrew and Greek Originals,由 Burns & Oates 出版,譯者是 Ronald Knox,受英格蘭和威爾斯天主教教會所託,以較現代英語翻譯;顧名思義,底稿是《拉丁通俗譯本》(The Vulgate),但也參考原文。
1952
RSV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對 ASV 的正式修訂,由 National Council of the Churches of Christ in the USA 翻譯並持有版權。​新約底本採用1941年第17版的《奈瑟勒—亞蘭希臘文新約聖經》(Nestle-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舊約底本是1937年版的希伯來文 Rudolf Kittel 編的 Biblia Hebraica。次經在1957年出版;天主教版本在1966年出版。Common Bible 版在1973年出版,包括新教、天主教及東正教合共81卷書,1977 年版増至84卷書。此譯本的神學立埸較開放,認為無須以新約眼光看舊約;例如〈以賽亞書〉7:14,便由 ASV 版本:「因此主自己會給你們一個兆頭︰看吧,必有處女懷孕,生個兒子⋯⋯」(Therefore the Lord himself will give you a sign: behold, a virgin shall conceive, and bear a son...) 改成 RSV 版本:「⋯⋯必有少婦懷孕⋯⋯」 (... a young woman shall conceive and bear a son...)。

The Oxford Annotated Bible (1962)和 New Oxford Annotated Bible (1973,第一版) 用的經文就是 RSV。
1971
NASB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這同樣是對 ASV 的修訂,但與 RSV 比較,NASB 傾向直譯,不太注重譯文是否流暢;譯者神學立場較保守,傾向以新約眼光看舊約,也沒有次經。由 Lockman Foundation 出版,全書在 1972,1973,1975及1977年發行修訂,1995年發行更新版,又稱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Update (NASU 或 NASBU)。新約底本採用第23版的​《奈瑟勒—亞蘭希臘文新約聖經》(Nestle-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1971
TLB
The Living Bible
​譯者泰勒(Kenneth N. Taylor)根據英文ASV為藍本作「二次翻譯」,以意譯方式,讓一般讀者更易明白經文內容。所以,這本由Tyndale House Foundation出版的聖經,嚴格來說不是「翻譯作品」,而是以英文重寫。在香港成立的​漢語聖經協會前身是成立於1987年11月的當代聖經出版社,而當代聖經出版社的前身,便是早在1968年成立的國際新力出版社(Living Bibles International)的香港辦事處。該出版社按 TLB 為藍本翻譯成中文,新約於1974年以《當代聖經》(Chinese Living Bible) 為名出版,新舊約全書則以《當代聖經》為名於1979年出版,由天道書樓代為經銷;台灣版則以《今日佳音》為名,由台灣的中國主日學協會經銷。
1973
NIV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是全新的譯本,沒有次經。由 Biblica 的前身 New York Bible Society 翻譯及出版,全書在 1984及2011年發行修訂。新約底本採用《奈瑟勒—亞蘭希臘文新約聖經》(Nestle-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舊約用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部份也參考《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及其他文獻。譯者的信仰立場保守,並抗​拒 RSV 較開放的神學立場。此譯本不像同期的 NASB、NKJV或NRSV般直譯,也不像GNB般意譯,翻譯手法大概在兩者之間。
1976
GNB
Good News Bible
又稱 Good News Translation (GNT) 或 Today’s English Version (TEV),美國聖經公會出版,英國版由英國聖經公會出版。在1960年代,美國聖經公會的奈達(Eugene A. Nida)提出「動態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主導了當年聯合聖經公會的聖經翻譯理論。此理論強調文意的動態對等,嘗試把原文的語意內涵透過中文的語法和詞彙表達,較輕視原文與中文的字詞對應。奈達的理論在催生了許多語文譯本,其中英文有GNB,中文有《現代中文譯本》。
1982
NKJV
New King James Version
這是把 KJV 現代化的成果;舊約底本是1967/1977年版希伯來文的​ Biblia Hebraica,但也參考Daniel Bomberg 版本(1524/1525)及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新約底本是希臘文《公認文本》(Textus Receptus),如與《奈瑟勒—亞蘭希臘文新約聖經》(Nestle-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有別則在註釋說明。
1989
NRSV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NRSV 和 ESV 都同樣是修訂 RSV 的成果,但兩者的風格有別​,NRSV 廣泛採用性別中立詞𢑥,例如在文意合適時把「弟兄」改為「弟兄姊妹」。由 National Council of the Churches of Christ in the USA 翻譯並持有版權,此組織包括了新教、天主教及東正教的學者。​新約底本採用《奈瑟勒—亞蘭希臘文新約聖經》(Nestle-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舊約用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但部份也參考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及《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此譯本沿用 RSV 較開放的神學立埸,認為無須以新約眼光看舊約。

New Oxford Annotated Bible由第二版(1989)至第五版(2018)用的經文都是 NRSV。
1996
NLT
New Living Translation
原本計劃只是TLB的修訂版,但後來成為一個全新譯本,只是繼承了TLB風格而已。TLB並非由原文翻譯,而是按英文譯本再以英文重寫;但NLT卻是由原文翻譯。新約底本採用《奈瑟勒—亞蘭希臘文新約聖經》(Nestle-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及聯合聖經公會的the Greek New Testament (UBS, 4th revised ed, 1993);舊約用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1977),部份也參考《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及其他文獻。香港的​漢語聖經協會按NLT作藍本,出版《新普及譯本》。
2001
ESV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NRSV 和 ESV 都同樣是修訂 RSV 的成果,但兩者的風格有別​,ESV 的讀者對象較傳統,傾向以新約眼光看舊約。相對於NRSV而言,ESV較少採用性別中立詞𢑥,因此較受保守派和較年長的讀者歡迎。ESV的翻譯風格傾向直譯,但不如NASB般直譯。ESV 由 Crossway Bibles 出版,次經在2009年出版,全書在 2007,2011及2016年發行修訂。新約底本採用《奈瑟勒—亞蘭希臘文新約聖經》(Nestle-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舊約用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部份也參考《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及其他文獻​。 ​環球聖經公會曾出版《新譯本.ESV中英對照聖經》。
2005
NET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這是個全新英文譯本,由 Biblical Studies Press, L.L.C. (聖經研讀出版社)翻譯、出版,2017年出版修訂版,特色是超過六萬條譯註,討論譯者推敲的過程、研經的註釋、和比較各抄本的異同。此譯本另有中文版 (版權屬聖經研讀出版社),稱為 Chinese NET Bible,或《NET聖經 (中譯本)》,在2011年出版,主要是把六萬多條譯註,由德仁文化交流中心翻譯成中文,但經文卻沒有翻譯,沿用《和合本》作基礎並作少量修改,以配合譯註的內容,與英文版經文重新由原文重譯有別。英文經文翻譯和中、英文版的譯註,版權均屬 Biblical Studies Press, L.L.C. (聖經研讀出版社)。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