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時期的經外文獻
新約時期的文獻眾多,其中27卷成了正典,其餘的可統稱為「經外文獻」(extrabiblical literature)。有些人把這些文獻稱為「新約次經」,但這名稱容易令人誤解,因為「次經」(apocrypha)或「後典」(deuterocanonical books)通常是指包括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中,但不包括在於猶太教的《塔納赫》(希伯來聖經) 的著作,著作期都在耶穌出生前;但是,新約時期的「經外文獻」,顧名思義,是主耶穌釘十字架後的著作。
有些人更仔細區分這些正典之外的文獻為「經外文獻」(extra-biblical literature)和「典外文獻」(extra-canonical literature)兩類,後者指一些與正典有特別密切關係的文獻。不過,我們不會如此深入地探討,因此謹以「經外文獻」作統稱。 「經外文獻」也可稱為「爭議的書卷」(Antilegomena),但後者除了包括以下所述的「經外文獻」外,也包括27卷新約正典中,在某些時期曾經受爭議的書卷,包括〈希伯來書〉、〈徒得後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猶大書〉、〈雅各書〉、〈啟示錄〉等。為免誤會,以下只用「經外文獻」這個名稱。 |
使徒教父的著作
|
公元第一、二世紀的「經外文獻」很多,其中較著名的「使徒教父」(Apostolic Fathers)著作包括:
|
其他文獻
|
除使徒教父的著作之外,還有其他,例如:
|
參考資料
|
以上「使徒教父」的中譯本,見黃錫木《使徒教父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