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公函 ​



內容
致大公教會書信(Catholic Epistles),簡稱「大公書信」,又稱「普通書信」、「公函」、「一般書信」或「其他書信」(General Epistles),指的是新約書信中的七卷作者並非保羅的書信,包括下列的七卷書:

和合本/之後的新教中文譯本
思高譯本
東正教會聖經新約書目
東正教固利乙譯本
雅各書
雅各伯書
雅科弗書信
亞适烏 
彼得前書
伯多祿前書
裴特若書信一
撇特爾前 
彼得後書
伯多祿後書
裴特若書信二
撇特爾後
約翰一書
若望一書
約安書信一
伊望第一
​約翰二書
​若望二書
​約安書信二
​伊望第二
​約翰三書
​若望三書
​約安書信三
​伊望第三
猶大書
猶達書
儒達書信
伊屋達

如何歸類?
​以上七卷書信並沒有指名特定對象,是給普世信徒閱讀的。有些人把〈希伯來書〉也歸類作「大公書信」,但其實〈希伯來書〉對象是希伯來人,不是給外邦人看的,明顯與其他七卷有署名(不管是否託名著作)、給普世信徒的「大公書信」不同類;所以不應歸類為「大公書信」。當然,也有些人不用「大公書信」這個名稱,改用「普通書信」,以便包括〈希伯來書〉,這也未尚不可。

成典過程
​約公元180年,愛任紐 (Irenaeus, 約120-200)在這七卷書之中,沒有明顯提及大公書信,不過也有學者(Bruce, 1988, 第175頁)認為他可能有引述過以下書信的其中一、兩節:〈彼得前書〉、〈約翰一書〉、〈約翰二書〉、〈雅各書〉等;因為當時作者引用他人著作時,不會用現代的註腳、參考書目等形式,所以學者只能從內文猜測,但可以肯定沒有引用過〈約翰三書〉或〈猶大書〉。後來《穆拉多利殘篇》(Muratorian fragment, 一般認為是第二世紀末作品) 只提及〈猶大書〉、「兩封約翰的書信」(第一封應該是指〈約翰一書〉,另一封不知道是指〈約翰二書〉還是〈約翰三書〉,一般估計是〈二書〉),卻沒有提過〈彼得前書〉、〈彼得後書〉、〈雅各書〉。

生於北非的特土良(Tertullian,約155–240),首次在著作中用「新約」這名稱,他的「新約」書目只有22卷書,沒有提及〈彼得後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雅各書〉。

俄利根 (Origen, 約185-254)把書卷分三級:即「公認」、「有爭議」(或懷疑) 和「不真實」(或虛假) 的著作;而他認為屬於第二級的書卷,包括〈彼得後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雅各書〉、〈猶大書〉。

凱撒利亞的優西比烏(Eusebius, 約260–340)在他的著作《教會歷史》(希臘文:Ἐκκλησιαστικὴ ἱστορία; 拉丁文:Historia Ecclesiastica)把書卷分為「獲公認」、「受爭議」和「不被接納」三類,其中第一類包括:「約翰的第一封書信」和「彼得的第一封書信」,第二類就包括〈雅各書〉、〈猶大書〉、〈彼得後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

其後亞他拿修(或譯亞大納削Athanasius, 293–373) 在367年發表的「復活節函」(Festal Letter)中,列出他認為應該集合成典的著作,明確把以上七卷書都列入名單中。見該函有關部份的原文英譯本。

部份大公書信不獲接納
​在397至407年作君士坦丁堡主教的約翰.克里索斯托(John Chrysostom),採用的新約正典只有22卷,不包括〈猶大書〉、〈彼得後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及〈啟示錄〉。在敘利亞教會,通用的聖經譯本是敘利亞文的《別西大譯本》(Peshitta),也同樣只有22卷,不包括上述的5卷。一直到了508年,上述5卷書才加入另一敘利亞文的新約譯本《非羅森諾譯本》(the Philoxenian version) (Bruce (1988) 第214頁)。直至今天,東方亞述教會(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或有人稱「聶斯脫里派」(Nestorian),仍然只承認《別西大譯本》的22卷書為正典(Bruce, 1988, 第214頁)。東方亞述教會與早在唐朝已傳到中華的景教有關。在2010月10月5日,東方亞述教會主教到香港探訪在沙田道風山的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見他們到訪香港的錄影片段。

​某些「大公書信」的正典地位,在往後的日子,仍偶有爭議,甚至到了16世紀,馬丁.路德也對〈
猶大書〉和〈雅各書〉,及另外兩卷書〈希伯來書〉和〈啟示錄〉、提出質疑,把這四卷書在他翻譯的德文聖經中放到最後。


參考資料
馬吉安 簡介

殉道者游斯丁 簡介

愛任紐 簡介

俄利根 簡介

特土良 簡介

穆拉多利殘篇 簡介

優西比烏 簡介

復活節函 原文英譯本

返回〈新約聖經由來〉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