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何為「約」、「舊約」、「新約」?



為何聖經的「新」、「舊」兩部份以「約」為名?新約和舊約聖經中的「約」指「聖約」,但為什麼有些舊譯本稱為《新遺詔》、《舊遺詔》?英文的 New Testament 和 Old Testament,或拉丁文的 Testāmentum,是否指「遺詔」而不是「約」?


約、聖約
「聖約」,指主耶穌出生前,神與人立的「約」(covenant),並寫在「約書」(the book of the covenant) 上 (〈列王記下〉23:2-3) 。保羅也用「約」形容舊約時代的律法書,例如在〈歌林多後書〉3:14,他說過:「誦讀舊約」。

Covenant 到今天也成了英語常用字,英語系的
普通法地區 (包括香港),土地契約中的承諾,便是covenant,《香港法例》自創「契諾」一詞對應。香港建築物的公契,稱為 deed of mutual covenant。多層建築物中,每個單位由不同業主擁有,互不認識,因此要事先互相承諾,如何分享共用的地方和設施,及分擔維修和管理費用等問題,這些承諾便是covenant。

遺詔
為什麼在《和合本》之前的部份舊譯本(例如《馬殊曼譯本》、《郭實臘譯本》等),「約」字曾翻成「遺詔」或「遺訓」,即舊約全書稱為《舊遺詔》、新約全書稱為《新遺詔》?原因可能是英文或拉丁文聖經的影響,因為英文的《新約》、《舊約》稱為 New Testament 和 Old Testament,來自拉丁字 testāmentum 。

今天一般人在
地區 (包括香港) 訂立遺囑,第一句是: “This is the last will and testament of…”,當中will及 testament,意思都是遺囑,是單方面的意願,不是雙方或多方立約。

英文的 testament 和 covenant
那麼英文的 New Testament 和 Old Testament,意思是「遺詔」,還是「約」呢?為什麼不叫 New Covenant 和 Old Covenant 呢?

耶穌在最後晚餐時與門徒立約 (〈馬太福音〉26:28),說 (意譯) :「這是我立約的血,為許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免。」這個「約」字,原文是
διαθήκη (diatheke),早在四世紀出版的《拉丁通俗譯本》(The Vulgate),便把這個希臘字翻譯成拉丁字 testāmentum,於是拉丁文《新約》聖經便稱為 Novum Testamentum 了。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牛津英語詞典) 指出,這是誤用,因為這個希臘字本意可以指雙方、雙向的「約」,也可以指單方、單向的「遺囑」;但拉丁文testāmentum 原意只有「遺囑」。這兩種法律概念剛好相反,前者由立約雙方執行,人認罪,主赦罪;後者卻是單向的遺贈。若希臘字 διαθήκη 把這兩個對立的概念集於一身,易生誤會。

《拉丁通俗譯本》(The Vulgate) 開始廣傳後,拉丁字 testāmentum 也隨此被多種西方語言收納(但不包括古英語),因此這個字也開始包含「約」這種意義。再過了幾個世紀,這個拉丁字才傳到英格蘭,雖然已包含了「約」這種意義,但也只限於宗教用途;作為法律用語,依然只有「遺囑」一種意義,不可解作「約」。普通法的「約」的概念,是covenant、contract、deed 等,不包括 testament。OED 收錄 testament 在英語最早解作「約」的紀錄,是十四世紀初。

在〈馬太福音〉26:28 中,這字應解作「約」,而不是「遺囑」。在十七世紀,這節經文中,這個字譯為 testament (King James Version, KJV, 1611) ,但十九世紀的譯本改為 covenant (English Revised Version, ERV, 1881),令意思更清晰。

門徒不單以「約」形容主耶穌立的新約,也同樣以「約」稱呼舊約律法書,例如剛才引述保羅在〈歌林多後書〉3:14 說「誦讀舊約」。這個「約」字,同樣也是在十七世紀譯為 testament (KJV) ,之後有譯本改為 covenant (ERV)。
中文和英文的分別
中文與英文不同。中文的「遺詔」,謹指單方、單向的「遺言」;先秦沒有「詔」字,秦漢才出現,多用於上告下詔(《說文新附》)。但「約」字卻有雙方「盟約」之意。

​因此,即使在《和合本》前,也有許多譯本把 Old Testament 和 New Testament 稱為《舊約》和《新約》,例如《委辦譯本》、《施約瑟官話譯本》等。至於《馬殊曼譯本》、《郭實臘譯本》等,稱為《舊遺詔》、《新遺詔》,可算是例外吧。

返回〈聖經由來〉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