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羅明堅、利瑪竇的著作


Ricci's works and Ruggieri’s works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稱帝,隨即閉關鎖國,羅馬教廷再不能像元朝時派使節來華。兩個世紀後,葡萄牙人開始在澳門定居和進行貿易,歐洲的耶穌會士(Jesuits)才可以嘗試隨葡萄牙商人經澳門口岸來華,其中包括利瑪竇、羅明堅、陽瑪諾和艾儒略,但當時明朝已踏進最後的階段……

圖片


經澳門到廣東
利瑪竇
利瑪竇銅像,攝於澳門
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可算是家喻戶曉的名字,北京有利瑪竇墓,香港有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Ricci Hall),澳門有利瑪竇銅像,肇慶、韶關也有他的足跡。他也是世上第一位把 Jesus(意大利文:Gesù)譯作中文「耶穌」的人,從此再沒有人用「移鼠」、「熱所」、「西氏」這幾個譯名稱呼基督了。究竟他來華做過什麼,讓華人世世代代都記得?他的同工羅明堅又是誰呢?

​
利瑪竇是他的漢名,而不是音譯。他於馬切拉塔(Macerata,位於現代的意大利中部位置),是耶穌會士(Jesuit),而創立於十六世紀的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對羅馬天主教改革和海外宣教不遺餘力;最先來華的耶穌會士,除了他之外,還有生於斯皮納佐拉(Spinazzola,位於現代的意大利南部位置)的​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 1543–1607)。同樣,羅明堅是他的漢名,而不是音譯。

​羅明堅最初在1579年抵達澳門,專心攻讀漢語,當時澳門剛在兩年前才成為葡萄牙屬地。三年後利瑪竇也到埗,與羅明堅一起學習漢語。

他們兩人雖然沒有翻譯聖經中任何書卷,但卻把聖經中最重要的詞彙譯成中文,沿用至今,貢獻良多。馬禮遜借用華人「天」的概念,把拉丁文 Ecclesia Catholica (英文:Catholic Church)譯作「天主教會」,而不是意譯「大公教會」,一直影響至今。

另外,他們倆人的著作,也首創以下詞彙,例如 (李新德,2005,2010):
  • 1584年:熱所 ➔ 1603年:耶穌 ➔ (現今相同)
  • 1584年:天主 ➔ (1603年相同) ➔ (現今天主教相同,新教稱神或上帝)
  • 1584年:啞當 ➔ 1603年:亞當 ➔ (現今相同)
  • 1584年:梅色 ➔ 1603年:每瑟 ➔ 現今:梅瑟 / 摩西
  • 1584年:媽利呀 ➔ 1637年:瑪利亞 ➔ 現今:瑪利亞 / 馬利亞

上述「1584年」指羅明堅著的《新編西竺國天主實錄》,此書初稿在1581年以拉丁文寫成,三年後經修改和澳門華人協助下譯成漢語,所以稱為《新編》,是明朝第一本以漢語寫的教義書籍,在1584年11月在廣州由傳教士自己購置的機器印刷,凡來教堂參觀的明朝官員,都獲贈幾本,一年間送出幾千冊 (《利瑪竇與肇慶特輯》,2008,第53頁)。上文的「1603年」指利瑪竇的《天主實義》;「1637年」指他的《天主聖教實錄》。

著作豐富
天主聖教實錄,掃描本
天主聖教實錄 掃描本
天主實義 上卷 數碼版
天主實義 下卷 數碼版
後來羅明堅獲另外三位耶穌會士陽瑪諾(Manuel Dias 或 Emanuel Diaz)、費奇規(Gaspar Ferreira)、孟儒望(João Monteiro)協助,修訂《新編西竺國天主實錄》,並重新命名為《天主聖教實錄》,掃描本見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處。由於孟儒望在1637年才來華,所以估計《天主聖教實錄》刻本印刷日期應在1637年或之後。上文的「1637年」,就是指《天主聖教實錄》刻本。

請大家不要混淆另一本同期書籍,雖然書名相似,叫《天主實義》,但卻是另一本著作,作者是利瑪竇。他寫這本書時,有參考羅明堅的著作,但大體而言是新的著作。

​利瑪竇在1596年10月在南昌完成《天主實義》初稿,1599年在南京印刷初版,1603年在北京和杭州重刻印製 (見下文參考資料)。《天主實義》內容提到天主是唯一真神,人若信主可進天國,當守聖日等;後來被乾隆皇帝收錄在《四庫全書》中,並有蒙、滿、朝鮮、越南及日文譯本。

從1584年的《新編西竺國天主實錄》,1603年的《天主實義》,到1637年的《天主聖教實錄》中翻譯的詞匯,可見他們兩位來華傳教的策略,由十六世紀末自稱「天竺國僧」(借佛教詞匯) 轉為十七世紀初避用佛家詞匯、改穿儒服、自視「西儒」(李新德,2005;徐光台,1998,2005)。

​
利瑪竇的其他著作包括:
  • 《二十五言》,北京, 1605 年
  • 《畸人十篇》,收集利瑪竇與十位中國士大夫的對話
  • 《辯學遺牘》,收錄了利瑪竇以天主教觀點與明末淨土宗袾宏和其門生虞淳熙的佛教觀點的交流,後來被乾隆皇帝收錄在《四庫全書》中


為何不直接翻譯聖經?
​羅明堅和利瑪竇都未有直接翻譯聖經書卷,因為中世紀羅馬教廷一向嚴禁私自翻譯聖經。雖然他們未曾翻譯聖經,但他們的著作不時引述聖經內容,例如羅明堅的《祖傳天主十誡》,肇慶:1584 年 (現可見於羅馬耶穌會檔案館的《天主實錄》中的附有單頁),雖然不是逐字翻譯〈出谷紀 / 出埃及記〉20:2–17,但仍算是明朝第一段漢譯經文。他們的其他著作,也翻譯了許多聖經的詞匯和概念,為後來的聖經譯者建立良好基礎。

​利瑪竇容許華人教徒繼續祭天、祭祖、祭孔,只要不摻入迷信儀式便可,沒有違反教義,也認為華人觀念中的「天」和「獨一真神」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利瑪竇離世後,他這種傳道的手法引起很大爭議,史稱「禮儀之爭」(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最後羅馬教廷在十八世紀初頒令,禁祭祖、禁祭孔、禁用「天」或「上帝」這兩個譯名。

耶穌會在明朝來華
​​在羅明堅和利瑪竇之後,繼續有其他耶穌會士來華,也著作豐富,包括陽瑪諾和艾儒略,但他們同樣也沒有直接翻譯聖經。一直到清朝初期,才有第一位天主教宣教士嘗試中譯聖經,就是白日昇。


參考資料
利瑪竇的著作
李新德(2005),〈從西僧到西儒──從《天主實錄》看早期耶穌會士在華身份的困境〉(From a Western Buddhist to a Western Confucian: A Comparison of Two Versions of Veritable Records of Catholic Saints by Michele Ruggieri),《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月第34卷第1期,第87–92頁,分類號G129,標識碼:A,編號:1004-8634(2005)01-0087-(06),第87–92頁

​​李新德(2010),〈明末清初來華耶穌會士之中國佛教觀〉(Jesuits’ Images of Chinese Buddhism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漢學研究通訊》29:1(總113期)2010年2月,BIBLID 0253-2875(2010)29:1,第1–12頁

​徐光台(1998),〈利瑪竇《天主實義》中的格物窮理〉(The Investigation of Things and the Fathoming of Principles (Gewu Qiongli) in Matteo Ricci's Tianzhu Shiyi),《清華學報》第28卷第1期(1998年3月)第47–73頁

徐光台(2005),〈明末西方《範疇論》重要語詞的傳入與翻譯:從利瑪竇《天主實義》到《名理探》〉(The Transmission and Translation of Important Terms of Western Categories in Late Ming: From Ricci’s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Lord to Ming Li Tan),《清華學報》第35卷第2期(2005年12月)第245–281頁

《利瑪竇與肇慶特輯》,《文化雜誌》2008年春季刊,中文版第66期,澳門政府文化局

費賴之,《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列傳 (1552-1773)》:
羅明堅
利瑪竇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