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高譯本
雷永明(Gabriele M. Allegra) 神父在1935年開始著手翻譯《聖經思高譯本》。在《雷永明神父回憶錄》中,他說他在1935年至1944年期間,他獨自翻譯舊約,基本上由原文直接翻譯成中文,主要依據《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但也會參考《七十賢士譯本》和《拉丁通俗譯本》(第94-95,112頁)。
雷氏可以參考的資料不多,包括希伯來文的《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香港天主教會譯名《七十賢士譯本》)、《拉丁通俗譯本》(The Vulgate)、「公認經文」(Textus Receptus)、意大利文聖經、之前出版的天主教和新教的中文聖經,包括「委辦譯本」、「白日昇譯本」、「賀清泰譯本」(趙維本,1993,第67-77頁),及其他工具書,例如字典、聖經釋義、文法釋義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5年完結後,思高聖經學會正式成立,幾位會員在雷氏的領導下,一起修訂雷氏的舊約譯文和開始翻譯新約。雷氏在意大利文期刊 Liber Annuus III (1953), Fondazione Terra Santa (ISBN: 978-88-6240-015-2)說,在思高聖經學會成立時,也訂定了幾項聖經翻譯的原則(伊愛蓮(EBER, Irene) (2003), Ch. 3.3, 中譯第53頁;趙維本,1993,第78頁):
有關上述第一點,思高聖經學會會長李士漁(Anthony Li)神父有以下補充(趙維本,1993,第78頁):
《聖經思高譯本》的新約原文底稿,在1961年之前出版的新約單行本,主要採用 Augustinus Merk,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et Latine (7th edition),只有很少地方選用其他文本,例如 Von Soden, Eberhard Nestle, Heinrich Joseph Vogels, José Maria Bover 等(趙維本,1993,第81頁)。1963年,雷永明當時出任香港思高聖經學會主任,開始重新修訂之前出版的單行本,合訂新舊約全書,新約的原文底稿則有參考聯合聖經公會(United Bible Societies)出版的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1st edition, 1966),這是「為了促進天主教和新教合一運動」,但不是全部採納異文。在《雷永明神父回憶錄》中,他還提及新舊約合訂本的修訂原則(趙維本,1993,第81-8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