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中文 翻譯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

馬太.柏迦    三十九條信綱



伊利沙伯一世
伊利沙伯一世 (畫像:公有領域)
英格蘭聖公會的《宗教信綱》(Articles of Religion),今天一般稱《三十九條信綱》(Thirty-nine Articles),最初的版本在1553年宣告,有42條。伊利沙伯一世(Elizabeth I)登基後,《信綱》重新修訂為38條,以拉丁文寫成,在1563年由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馬太.柏迦(或譯:馬太.柏克,Matthew Parker)宣告。當時只有38條,後來在1571年再修訂,加多了一條,即合共39條,並以拉丁文和英文雙語由女王再通過。

《三十九條信綱》的歷史背景,相信大家早在中學歷史課已讀過。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為了休妻及再婚,在1534年宣告英格蘭教會脫離羅馬教廷獨立。亨利八世1547年死後,其9歲子愛德華六世(Edward VI)繼任只有6年便死去,他指定的繼任人珍.葛雷(或譯:簡.格雷,Lady Jane Grey)幾天後被廢,1553年女王瑪麗一世(Mary I)登基;她是亨利八世和第一任妻子的女兒,登基後宣告她母親的婚姻有效,英格蘭也恢復以天主教為國教,下令以火燒處決幾百名新教領袖,被新教徒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1558年瑪麗一世死後,伊利沙伯一世登基,她是亨利八世和第二任妻子的女兒,之前曾被指支持新教而被瑪麗一世判處監禁。她在登基後,國會隨即通過《1558年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 1558),確立她是英格蘭聖公會的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從此英格蘭恢復以新教為國教。

英格蘭在短短幾年,由新教改為天主教再恢復新教,中間還發生宗教迫害,聖公會須制定教義文獻,穩定局面。《三十九條信綱》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頒布。

《信綱》第6條
​《三十九條信綱》第6條論「聖經已包含足以使人得救的一切」,並將舊約和新約正典書目逐一列出。以下的書目,拉丁文依1563年《三十九條信綱》,而英文則依1571年的原文照錄,包括大、細階也完全依照1571年原文。注意當年的英文串字與今天的英文不同,例如「士師」是Iudges而不是Judges,原文有些字的串字,也前後不吻合,例如boke有時串成booke。另為方便中文讀者,我加了《思高譯本》及《和合本》的中譯書名於在括號中作參考:
  • ​Genesis; Genesis (創世紀;創世記)
  • Exodus; Exodus (出谷紀;出埃及記)
  • Leviticus; Leuiticus (肋未紀;利未記)
  • Numeri; Numerie (戶籍紀;民數記)
  • Deuteronomium; Deuteronomium (申命紀;申命記)
  • Iosuae; Iosue (若蘇厄書;約書亞記)
  • Iudicum; Iudges (民長紀;士師記)
  • Ruth; Ruth (盧德傳;路得記)
  • Prior liber Samuelis; The 1 boke of Samuel (撒慕爾紀上;撒母耳記上)
  • Secundus liber Samuelis; The 2 boke of Samuel (撒慕爾紀下;撒母耳記下)
  • Prior liber Regum; The 1 booke of Kinges (列王紀上;列王紀上)
  • Secundus liber Regum; The 2 booke of Kinges (列王紀下;列王紀下)
  • Prior liber Paralipomenon; The 1 booke of Chroni (編年紀上;歷代志上)
  • Secundus liber Paralipomenon; The 2 booke of Chroni (編年紀下;歷代志下)
  • Primus liber Esdrae; The 1 booke of Esdras (厄斯德拉上;以斯拉記)
  • Secundus liber Esdrae; The 2 booke of Esdras (厄斯德拉下,又稱:乃赫米雅;尼希米記)
  • Liber Hester; The booke of Hester (艾斯德爾傳;以斯帖記)
  • Liber Iob; The booke of Job (約伯傳;約伯記)
  • Psalmi; The Psalmes (聖詠集;詩篇)
  • Proverbia; The Prouerbes (箴言;箴言)
  • Ecclesiastes vel Concionator; Ecclesia, or the Preacher (訓道篇;傳道書)
  • Cantica Solomonis; Cantica, or songes of Sa (雅歌;雅歌)
  • IV Prophetae maiores; 4 Prophetes the greater (「四大先知書」:依撒意亞、耶肋米亞及哀歌、厄則克耳、達尼爾;以賽亞書、耶利米書及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
  • XII Prophetae minore; 12 Prophetes the lesse (「十二小先知書」)

《信綱》中有關次經的說明
《三十九條信綱》原文列出舊約正典書目後,有這一段 (拉丁文和英文原文照錄):
Alios autem libros (ut ait Hieronymus) legit quidem Ecclesia ad exempla vitae et formandos mores; illos tamen ad dogmata confirmanda non adhibet: ut sunt
​And the other bookes (as Hierome saith) the Churche doth reade for example of lyfe and instruction of manners; but yet doth it not apply them to establishe any doctrene. Such are these followyng:
(試
譯:此外還有別的書卷(正如耶柔米說),教會用作生活模範和教訓而誦讀,但不用作建立教義。這就是以下:)

《信綱》中列出的書目
注意,以下的書目,其中有「*星號」的書卷,是我加上的,因為1563年版的書目中,沒有這6卷加了「*星號」的書卷;而這6卷書是1571年才加上的。另為方便中文讀者,我加了《思高譯本》及香港聖公會出版的《次經全書》的中譯書名於在括號中作參考:
  • Tertius liber Esdrae; The third boke of Esdras (厄斯德拉三書;以斯拉三書,或譯:以斯拉續篇上卷)
  • Quartus liber Esdrae; The fourth boke of Esdras (厄斯德拉四書;以斯拉四書,或譯:以斯拉續篇下卷)
  • Liber Tobiae; The booke of Tobias (多俾亞傳;多比傳)
  • Liber Iudith; The booke of Iudith (友弟德傳​;猶滴傳)
  • *Reliquum libri Hester; The reste of the booke of Hester (艾斯德爾傳補錄;以斯帖補編)
  • Liber Sapientiae; The booke of Wisdome (智慧篇;所羅門智訓)
  • Liber Iesu filii Sirach; Iesus the soone of Sirach (德訓篇;便西拉智訓)
  • *Baruch Propheta; Baruch the prophet (巴路克;巴錄書)
  • *Canticum trium puerorum; The Song of the 3 Children (達尼爾 3:24-90; 3:98-100:三青年的祈禱及讚美歌;三童歌)
  • *Historia Susannae; The storie of Susanna (達尼爾 13:1-64:蘇撒納;蘇撒拿傳)
  • *De Bel et Dracone; Of Bel and the Dragon (達尼爾 14:1-43:達尼爾拒拜貝耳及大龍的記述;比勒與大龍)
  • *Oratio Manassis; The prayer of Manasses (瑪拿西禱言)
  • Prior liber Machabaeorum; The 1 boke of Machab (馬加伯上;馬加比一書)
  • Secundus liber Machabaeorum; The 2 Booke of Machab (馬加伯下;馬加比二書)
《信綱》中有關新約的說明
​《三十九條信綱》原文沒有列出新約書目,因為當年大家已完全接受今天的27卷書,因此只有這一段:
All the bookes of the newe Testament, as they are commonly receaued, we do receaue, and accompt them for Canonicall.
(試譯:所有
新約書卷,如大家普遍所接受的,我們也接受,並認定它們為正典。)


參考資料
W.J. Torrance Kirby (annotator), The Articles of Religion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1563/1571) commonly called the Thirty-Nine Articles,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返回《保羅書信 / 教牧書信》
網站背景    網站導航    網誌    查詢    私隱政策及cookies
  • 首頁
  • 認識聖經
    • 聖經由來 >
      • 聖經如何分章節?
      • 何謂「正典」
      • 何謂約
      • 舊約聖經由來 >
        • 妥拉 Torah
        • 先知書 Nevi'im
        • 文集 Ketuvim
      • 舊約抄本 >
        • 死海古卷
        • 納什蒲草紙抄本
        • 開羅藏經庫殘篇
        • 開羅先知書抄本
        • 阿勒坡抄本
        • 列寧格勒先知書抄本
        • 列寧格勒抄本
        • 亞比薩古卷
      • 新約聖經由來 >
        • 福音書
        • 歷史書
        • 保羅書信/保祿書信
        • 希伯來書
        • 普通書信/大公書信
        • 預言書
        • 人物介紹 >
          • 馬吉安
          • 殉道者游斯丁
          • 愛任紐
          • 俄利根
          • 穆拉多利殘篇
          • 特土良
          • 米蘭敕令
          • 優西比烏
          • 亞他拿修的復活節函
          • 耶柔米
          • 奧古斯丁
          • 馬丁路德
          • 丁道爾
          • 加爾文
          • 保祿三世召開特倫托會議
          • 柏迦宣告三十九條信綱
      • 新約抄本 >
        • 西奈抄本
        • 亞歷山大抄本
        • 梵蒂岡抄本
      • 次經、偽經由來 >
        • 舊約次經、偽經
        • 新約經外文獻
      • 聖經的語言
    • 中文聖經翻譯史
  • 選擇聖經
    • 常用聖經譯本介紹
    • 翻譯方針 >
      • 楊格非譯本
      • 和合本 >
        • 和合本翻譯委員會1891年翻譯原則
      • 和合本修訂版
      • 聖經思高譯本
      • 呂振中譯本
      • 現代中文譯本
      • 聖經新譯本
      • 新普及譯本
      • 新漢語譯本
      • 環球聖經​譯本
    • 譯者介紹 >
      • 外籍中文聖經譯者
      • 華人聖經譯者
      • 外文聖經譯者
    • 出版機構
  • 閱讀聖經
    • 網上聖經
    • 流動裝置程式
    • 購買聖經
    • 珍本聖經
    • 譯文比較
    • 聖經書卷目錄
  • 翻譯聖經
    • 聖經翻譯史
    • 翻譯漫談
    • 聖經與版權
    • 延伸閱讀
  • 網誌 Blog
  • 網站背景
    • 我是誰?
    • 網站導航
    • 網站立場
    • 參考資料
    • 友好連結
    • 網站起源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