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爾
生平
|
威廉·丁道爾 (William Tyndale, 1494–1536),生於英格蘭的告士打郡(Gloucestershire),牛津大學的莫德林學院(Magdalen Hall,後來成了赫特福德學院 Hertford College)畢業。1521年,他獲授聖職,成為羅馬大公教會的教士。
1522年,馬丁路德以德語翻譯的新約出版,觸動了母語為英語的丁道爾,期望聖經也可以翻譯成英語,讓他的同胞可用母語理解聖經內容。當年英格蘭規定,翻譯聖經成英文必需主教批准,但當年腐敗的教會,當然不會批准他這樣做。 1524年,丁道爾逃到歐洲大陸,開始他的翻譯工作。他在科隆(Cologne)完成新約全書的翻譯,但舊約只完成了一部份,便以「私譯聖經」的罪名被捕,最後於1536年在布魯塞爾(Brussels)被處死。 |
書目
|
丁道爾的英文新約譯本,最初1525年末在科隆印刷,但印刷了十張紙(四開紙的80頁)後便被當局禁止;之後轉到禾木斯(Worms)印刷,1526年2月完工。在禾木斯印製的八開紙本,目錄頁已遺失,但在科隆印刷的64頁四開紙本尚存一份在大英博物館(Bruce, 1988, 第245頁),其目錄頁的新約書卷次序如下:
|
對後世影響
|
丁道爾的譯文影響深遠,他的後輩都有參考甚至挪用他的譯文,包括 The Coverdale Bible, The Matthew Bible, Taverner’s Bible, The Great Bible,甚至King James Bible。他的譯文所創的字詞和短句,有不少在King James Bible沿用,之後成為了日常英語常用詞句,例如 scapegoat (代罪羊〈利未記〉16:8,不過多數中譯本只作音譯), let there be light (要有光〈創世記〉1:3), judge not that ye be not judged (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馬太福音〉7:1), ask and it shall be given you (祈求就給你們〈馬太福音〉7:7), the power that be (掌權的〈羅馬書〉13:1)。
|